不同于在政工室谈话。
在督察这里,气氛明显很不一样。
和赵敏用心营造的和谐氛围不同,在这里,郑涛和王强两人一上来就给足了压迫感。
先是安排朱卫平在矮一截的凳子上坐下。
接着,两人更是拿出了一副审问嫌疑人的架势。
两人端坐在座位上,身躯挺拔,目光直视,眼神凌厉。
企图从气势上给朱卫平来一个下马威。
这一招,叫建立先期心理优势。
不算什么深不可测的战术,相反很直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宣示双方不对等的地位,让“受审方”不经意间就落入弱势一方。
这一招对付一些新人很有效果,只要你没有经验,或是心里有鬼,很容易就在这种氛围下,感到紧张,最终被审讯人员牵着鼻子走。
这一手,郑涛和王强显然已经用得很是得心应手。
不知多少人着了两人的道,就连前世的朱卫平,也是被整得不轻。
看到两人这副模样,朱卫平已经明白,两人是带着某种任务来的。
在谈话中,两人一定会没事找事,故意找茬。
然后引导自己走进他们挖好的坑。
果不其然,之后的问话,郑涛和王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且两人态度极其猖狂,几乎把“我就是看你不顺眼”“我就是要搞你”写在了脸上。
首先从开枪的把握上,两人对朱卫平的能力进行质疑,指责朱卫平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作祟,说从朱卫平日常的射击考核次数、成绩上来判断,朱卫平并不具备百发百中的能力,在不确定能百发百中的前提下,冒然开了那么多枪,很有可能会射伤人质。
接着从开枪的必要性上,两人对朱卫平的选择进行质疑,指责朱卫平是盲目冲动,说从当时复盘的情况上看,人质当时并没有生命危险,完全可以呼叫警力增援,待增援警力到了后,再进行周密的部署,再救出人质。
最后又从开枪的动机上,两人对朱卫平的选择进行批判,指责朱卫平击杀嫌疑人的行为不是为了控制现场,而是为了私人泄愤,是公权私用,是草菅人命。
当听到那句“听说当天晚上,你在县城刚和自己相恋了多年即将结婚的女朋友分手,情绪很不稳定,所以带着情绪故意击杀了嫌疑人”时,朱卫平顿时恍然。
呵呵,原来,是前岳父出手了。
很显然,在这件事里,前岳父赵峰一定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只不过一天的时间,分手的消息应该还没扩散开,除了赵小凤的家人,朱卫平实在想不到其他人选。
在一个小县城里,一个正科级干部的能量大不大?
当然很大。在县城里,正科级实职干部,几乎已经是摸到了天花板的人物。
特别是这些人,会不自觉的形成一个圈子,在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圈子里,个人的权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更何况,赵峰作为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是正科级里的天花板,说话确实管用。
但朱卫平还是有些疑惑,对于一般的人一般的事而已,郑涛和王强搞得这么生硬过分,或许说得过去。
但他现在明显不能算一般的人一般的事,要知道,这个案件的情况,不但省市两级很清楚,就连部里也是挂了号的了。
就因为一个正科级的领导打个招呼,他们就敢这样?
风险和收获明显不成正比。
要知道,郑涛和王强的这种指责,已经是指责朱卫平涉嫌违规使用枪支,甚至涉嫌违纪违法。
哪怕把朱卫平名声搞臭,郑涛和王强两人也捞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哪怕要给朱卫平一点难堪,也不可能通过用这种“自由心证”的方式,来证实朱卫平违规用枪。
他们的真实目的,一定不是用这种荒唐的指责,给朱卫平扣上违法违纪的帽子。
既然目的不是扣上违法违纪的帽子,却还是用如此过火的猜测和指责来批判,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
郑涛和王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激怒朱卫平。
一旦朱卫平被激怒,做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或者说出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那么他们就有理由在调查结论中给出不利于他的结论。
或者说,他们只想把水搞浑,然后浑水摸鱼。
再给他安上一个目无组织、毫无纪律的帽子。
如今,端坐在座位上的两人,也是信心满满。
他们看着对面的朱卫平,就像是看着即将被进油锅的老鼠,感觉已经手拿把掐,一副十拿九稳的摸样。
但可惜。
他们这次碰上的,不再是那个任由人摆布的朱卫平了。
“第一,报告两位领导: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个人已按要求第一时间提交报告,如果郑涛大队长和王强副大队长对我个人的报告有疑惑,建议可以调阅那安所的所长赵青山、民警刘浩明、当天的受害人蒋心怡的笔录材料,以及市局刑侦勘察现场的证据材料作为佐证。大家都是警察,特别是郑涛大队长和王强副大队长都是办案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了,比我更懂程序,应该明白不管是办案,还是询问,都要以证据为准,而不是靠空口白话。”
“第二,鉴于郑涛大队长以及王强副大队长两位领导,在刚刚对我的例行询问中,言辞很激烈,措辞很严厉,甚至于出现指责我涉嫌违规违法使用枪支的描述,这已经超出配合内部例行调查的范畴,我个人深表震惊,我郑重要求县局党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我进行调查,如果证实我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我表态:我将无条件接受组织处理。”
“第三,需要提醒两位领导的是,截止目前,我仍是荆南县公安局那安派出所在职合法民警,我有权利,也有义务提醒两位:请保存好今日的执法记录仪视频资料,并如实记录今天的谈话内容。我会保留向县局党委和上级党委如实反映今天谈话内容的权利。”
“报告完毕,请指示!”
看着朱卫平语气不善却一脸平静的样子,郑涛和王强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在他们的谋划里,朱卫平不过是一个刚入警不久的小民警,他们冠以县局党委的名头进行调查,只要在谈话中抛出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并添油加醋加以指责,对于一般的小民警而言,肯定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进而会有一种被“误会”的愤怒。
只要成功激怒朱卫平,甚至让朱卫平情绪崩溃,导致双方出现冲突,这就好办了。关于这点,原本郑涛信心十足,因为同样的手法,他已经在朱卫平身上试过,非常成功。只要朱卫平出言反驳,他们就可以顺势引导,让冲突更加激烈一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接着,两人就可以向局领导汇报,称朱卫平使用枪械后,情绪非常不稳定,疑似出现应激症状,他们就可以建议暂时停止朱卫平的职务,这样两人就可以完美交差。
可让两人傻眼的是,朱卫平确实是被激怒了,但却不是他们预想的版本,反而是有理有据地提出个人的诉求。
不接他们的招就算了,还反过来一招就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之上。
让他们一下陷入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