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我还得对他说:“谢谢学长,麻烦你了。”
毕竟现在,我们之间,还有那么多“客气”。
第三章:那个神秘的巴黎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座只属于自己的城市。
有人叫它“未来”,有人叫它“远方”,而我,给它取名叫——巴黎。
准确来说,是我幻想里的巴黎。
不是那种观光手册上的铁塔与香榭丽舍大道,而是一个我从未踏足,却像极了“心之所向”的地方。
在那个城市里,天永远是傍晚六点钟的橘色;街道很窄,可以牵手刚刚好;没有导航,却总能走到同一个地方。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能和季舟一起去那里,我们大概也不会赶景点,只会乱逛。
路边随便一个长椅都可以坐下来发呆,风吹过来,他帮我压一下帽檐,我假装没感觉到,然后偷偷拍一张他的侧脸。
连照片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做:
“心里的巴黎——仅此一人同行。”
这个念头是怎么来的,我也记不清了。
可能是因为那天他发的朋友圈,是一张他独自坐在海边的背影照。图配文是:
“如果心里有风景,就哪儿都能是目的地。”
我盯着那条朋友圈看了很久,然后点了个赞。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
“那你能不能带我去你心里的风景?”
当然,这句话我没发出去。 但我却开始在备忘录里写下我们的“旅行计划”。
从海岛出发,先去厦门住一晚民宿,再坐车去云南,再去成都的旧书店,最后去巴黎。
去他的心里。
有天在整理社团照片时,我不小心看到他拍的一个文档夹,文件名叫《Her》。
我愣了一下,以为是不是拍摄练习的素材,就点进去看了几眼。
里面是一些很普通的照片,聚餐时的笑脸、讲台上的侧影、图书馆背光下的背影……
可我很快发现——那个“她”,不是我。
照片里出现最多的,是一个短发女孩。
我没见过,但隐约听社团里人提起过,是以前的老社员,和季舟关系很好,后来退社了。
我没点进去更多细节,只是关掉文件夹的那一刻,心跳有点乱了。
原来,他的相机早就有了“特定的主角”。
那天晚上,我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突然觉得自己那些幻想,像是一个人在对着锁着门的屋子说“欢迎光临”,然后自己感动得要命,屋子里的人却根本听不见。
我又想起那句“如果说以后都不用对你讲客气”。
——现在想想,好像太贪心了。
他没有答应什么,没有许诺未来,他只是笑着说:“欢迎光临。”
可能,他只是对谁都这样。
第二天,我把备忘录里那篇“巴黎旅行攻略”删除了。
连标题也一并删了。
不过还是偷偷保留了那张我们上次拍活动合照的照片,存在了一个命名为“JZ_archive”的文件夹里。
我给它加密了。
密码是:P@ris4two。
我自己知道就够了。
那晚我坐在操场边,听见隔壁社团有人在排练音乐剧,女生用清亮的嗓子唱着一句歌词:
“如果梦里的竹蜻蜓带我去远行,会不会就能飞到你心里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