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魇重现
林夏又一次从那个梦中惊醒。
汗水浸湿了她的额发,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她坐起身,双手微微发抖,试图抓住梦中正在迅速消散的碎片——高耸至看不见顶的书架,尘埃在光束中舞蹈,还有一个苍老的背影,总是在她即将看清时化为虚无。
这样的梦已经纠缠她多年,从童年到现在,如同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时不时隐隐作痛。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潜意识的碎片”,建议她通过冥想和记录来缓解焦虑。但林夏总觉得没那么简单,那些梦境太过真实,太过连贯,仿佛是她生命中某段被抹去的时光在固执地敲门。
她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桌上正在修复的一本明代医书。作为古籍修复师,林夏习惯于与时间争夺记忆,将那些濒临消失的文字从腐朽的边缘拉回。她的手很稳,心思很细,这行当需要无穷的耐心和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也许正因如此,那段模糊的童年记忆才如此令她困扰——它就像一部缺页的古籍,关键部分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有令人费解的片段。
窗外,城市的黎明尚未到来。林夏为自己泡了杯茶,蒸汽袅袅上升,在她眼前形成短暂的雾幕。她忽然想起今天要去老宅整理祖母的遗物。祖母三个月前离世,将那座充满回忆的老房子留给了她。也许在那里,她能找到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线索,来解释为何那座图书馆的幻影始终不肯离开她的梦境。
几小时后,林夏站在了老宅门前。这座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建筑静立在晨光中,门楣上精致的雕花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钥匙在锁孔中转动时发出沉闷的响声,仿佛时间的齿轮被强行逆转。
推开门,熟悉的樟脑和旧木的气味扑面而来。阳光透过格子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夏深吸一口气,开始系统地整理祖母的遗物。大多数是些寻常物件——老照片、祖母的绣品、一些早已不再走时的钟表。她在这些东西中慢慢搜寻,时而因某件物品勾起的回忆而驻足良久。
午后,当她打开阁楼上一个古老的樟木箱时,发现了那个漆木盒子。盒子不大,表面用螺钿镶嵌出云纹图案,锁孔已经锈蚀。林夏用工具小心撬开它,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照片、几封信件,还有——一张借书证。
她的心跳忽然加速。
借书证上用褪色的墨水写着“星辉图书馆”,地址栏是一个她从未听过的街道名称:萤火虫巷227号。更令人震惊的是借书证上的照片——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正是童年时的自己,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借书证背面,有一个模糊的印章,图案正是一座宏伟的图书馆。
林夏的手开始颤抖。星辉图书馆——这就是她梦中反复出现的地方的名字吗?为什么自己对此毫无印象?她快速翻看盒中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母亲抱着年幼的她站在一座宏伟建筑前的合影。母亲的笑容温暖而明亮,而背景中的建筑——林夏屏住呼吸——正是她梦中那座高耸入云的图书馆。
照片背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迹:“带小夏来星辉,她很喜欢这里的书。1998年夏。”
1998年,林夏五岁。那年的记忆几乎全部缺失,心理学家说这是正常的童年失忆现象,但现在她开始怀疑事情并非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