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一让。”
方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回头望去,正好撞进了方婧的眼睛。
四目相对时,她淡淡地挪开了视线。
她跟蒋宇峰两人神态亲昵,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也不曾见到我。
我发出一声轻嘲。
“江教授,您和方教授真的已经离婚了吗?”
一个学生记者怯生生地问。
“是的。”
我笑了笑,平静点头。
记者似乎想找出破绽,继续追问。
“可是您和方教授从大学时就在一起了,你们后来还合作发表了那么多论文,上个月还刚共同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那是她欠我的。”
我依然笑着,眼神却冷了下来。
因为蒋宇峰一句“我想跟着方教授读到博士后”。
她把我从合作项目中除名,那个奖是她给我的补偿。
上一世,我还为此窃喜。
后来才知道,这个奖原本提名的是我单独的项目。
是方婧动用关系改为了合作项目。
甚至连颁奖典礼她都以“指导蒋宇峰论文”为由没有参加。
“江教授,您说这是她欠您的,那您对方教授还有感情吗?”
记者继续追问,周围渐渐安静下来。
方婧也看向我,微微蹙眉。
我保持微笑,眼神却越发冷静:“当然,不爱了。”
4
那名实习记者似乎还想追问。
被她身旁的老师轻轻拦下,低声提醒了一句什么。
我没有等到听证会完全结束。
在明确表态与方婧已解除婚姻及合作关系后,便起身离开了会场。
身后仍有目光追随,但我并未回头。
一夜之间,舆论彻底反转。
听证会的片段在学术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热传了好几天。
尤其是方婧面对委员会陈述的那段:“蒋宇峰并非他人猜测的所谓第三者。他的姐姐蒋婷教授对我有救命之恩,也是我重要的学术引路人。照顾蒋宇峰,是我个人的责任,与私情无关。”
“我与江启轩教授因学术发展方向产生分歧,早在一年前就已协商分开,只是考虑到共同负责的重点项目尚在结题阶段,未及时对外公开。”
“我们原本希望以最稳妥的方式处理这段关系的结束,避免给团队和学生带来困扰。此次说明,也是希望澄清事实,请各位不要误解蒋宇峰。”
蒋宇峰顺利地从吃软饭的指控中脱身。
成了被无辜卷入的受害者。
而我,却成了那个狼心狗肺、不知恩图报,主动提出离婚的恶人。
还有人恶意揣测我跟方婧离婚的原因是我那方面不行。
说我的长相看起来就是私下里手段变态,癖好怪异的样子。
我站在舆论的中心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猜测。
“网上的话你别太在意,过一段时间,有了新话题,自然就没人关注了。”
刚从行政大楼办好手续出来,方婧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带公事公办的安慰语气。
我冷冷地看向她。
同样是面对舆论压力,蒋宇峰受不得半点委屈。
到了我这里,就成了理应承受。
“江启轩,下个季度的学术年会还在滨城召开。”
她继续说,声音放软了些。
“你不是最喜欢滨城吗?等这件事彻底过去,我们可以再合作一篇C刊,给你一作,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