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死局开局,诗才惊仙
建阳城外的刑场,秋日的风裹挟着血腥气,刮得刑架上的锁链叮当作响。江违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颈间的斩标随着呼吸微微颤动,前一刻还在灼烧神经的剧痛与濒死的窒息感尚未散尽,脑海中却已涌入两股截然不同的记忆洪流。
现代商界翻云覆雨的霸主江弈,在一次跨国商业谈判后的暗杀中殒命,再次睁眼,便成了这具即将问斩的躯壳 —— 五代南唐建阳儒生江违。原身空有诗才却不善策论,屡试不第后竟听信同党撺掇,欲叛投钱塘仙朝,事败被擒,今日正是行刑之日。
“时辰到!” 监斩官掷下令牌,冰冷的声音刺破嘈杂的人群。刽子手应声上前,鬼头刀在阳光下折射出骇人的寒光,灵气灌注的刀刃边缘甚至泛起淡淡的白芒 —— 这是筑基修士才能驾驭的法器,斩金断玉,更能湮灭修士的灵根。
围观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有人惋惜原身的诗名,更多的却是鄙夷其叛国行径。江违的同党早已被悉数擒杀,此刻无人为他求情,唯有死亡是既定的结局。
就在鬼头刀即将落下的刹那,江违猛地抬头。颈间的剧痛与脑海中的混乱瞬间被他压下,现代霸主的冷硬心智与原身残留的记忆飞速融合。他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原身曾在庐山白鹿洞壁上题诗,其中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一联,恰被南巡的嗣主李璟所见,当时李璟还赞叹 “吟此诗者大是贵族矣”。
这便是生机!
鬼头刀距颈间不足三寸时,江违突然开口。没有哀嚎乞怜,只有清越如金石相击的声音,穿透刑场的喧嚣: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
诗句出口的瞬间,异变陡生。原本阴沉的天空竟裂开一道缝隙,一缕金光倾泻而下,落在江违身上。空气中飘散的灵气骤然躁动,隐隐有文气蒸腾,化作淡金色的光点围绕他旋转 —— 这是 “诗引才气” 的异象,唯有蕴含道韵的传世之作才能引发。
刽子手的动作猛地顿住,鬼头刀悬在半空,刀刃上的灵气竟被这股文气冲散了大半。监斩官霍然起身,眼中满是惊色:“此…… 此等异象,莫非是传世佳句?”
江违没有停顿,目光扫过监斩官身后的一位绯袍官员 —— 那是建阳通判韩熙载的幕僚,名叫沈岳,据原身记忆,此人曾因私藏《太玄经》抄本被弹劾,全靠韩熙载暗中斡旋才得以脱罪。
他朗声道第二首诗,目光死死锁定沈岳:
“解印书千卷,开门月一庭。谁怜张仲蔚,依旧守蒿莱。 ”
这首诗看似咏怀,实则暗藏机锋。“解印” 暗指沈岳险些丢官之事,“守蒿莱” 则点出其虽脱罪却仍未得重用的处境。沈岳浑身一震,脸色骤变,死死盯着江违,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 此事极为隐秘,除了韩熙载,几乎无人知晓。
文气愈发浓郁,淡金色的光点凝聚成若隐若现的诗笺虚影,刑场周围的儒生们纷纷惊呼:“是文心初显!此人诗才竟已达此境!”
江违乘胜追击,第三首诗脱口而出,这一次,他刻意引动原身残留的诗魂之力,让字句间的道韵愈发清晰: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