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正在等待那个风险爆发的最佳时机。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我的内心也开始经历着激烈的挣扎。
这条生产线,从引进到安装调试,我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个传感器的位置,每一段程序的逻辑,我都了如指掌。它就像我的一个孩子,虽然现在成了别人作威作福的工具。
摧毁它,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摧毁我自己的一部分心血。
更重要的是,生产线瘫痪,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厂长和李胖子。还有那么多一线工人,他们会失去工作,至少是暂时失去收入。他们的生活同样不易。
我的复仇,会不会牵连无辜?
道德感在拷问我。
但每当想起厂长那轻蔑的眼神,那“十万”罚款的沉重,想起小雅母亲等着用钱看病时我们俩的愁容,那一点犹豫又被冰冷的恨意所覆盖。
是他们先不仁的。是这个体系先对我露出了獠牙。如果善良和恪尽职守换来的只是欺凌和压榨,那为什么还要坚持?
要么忍,要么狠。
我选择了后者。
我不是要伤害那些工人,我只是要让那个高高在上的厂长,付出他无法承受的代价。我要让他知道,蝼蚁被逼急了,也能咬断巨人的脚筋。
决心已定,我不再动摇。
现在,只差一个确凿的证据,一个能引发连锁反应、且看起来完全像是一次“意外”事故的致命漏洞。
我已经隐隐抓住了它的尾巴。
第四章:致命隐患
又是一个深夜,车间里只剩下机器运行的轰鸣和我面前闪烁的屏幕。
连续几天的监控和数据记录,让我将目标逐渐锁定在生产线核心——主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供电冗余模块和与之关联的散热系统上。
这条生产线采用的是双路供电冗余设计,理论上,即使一路电源出现故障,另一路也能瞬间切换,保证系统不停机。这是一个关键的安全设计。
但我在翻阅最初的验收报告时,注意到一个被轻微提及又很快被忽略的“小问题”:由于厂区电网电压偶尔波动,为保护精密设备,德国工程师曾建议额外加装一套大功率的稳压装置。但当时为了节省成本和赶工期,这个建议被厂长和李胖子以“没必要,多此一举”为由拒绝了。
几年运行下来,电网波动对电源模块的冲击是持续而隐秘的。虽然电源模块本身质量过硬,但长期处于这种非理想状态下,其寿命和稳定性必然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电源模块的散热风扇,由于安装在控制柜深处,容易积灰,且设计的风道并不十分合理。保养手册要求每半年彻底清洁一次并检查风扇轴承。但实际上呢?由于清洁需要停机较长时间,在李胖子的“生产优先”原则下,这个保养项目被一拖再拖,上次彻底清洁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只是平时简单吹吹灰而已。
高负载运行、潜在的电压冲击、散热不良……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像一个不断被加热的压力锅。
我需要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冗余电源模块已经处于临界状态。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主控柜的后盖。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用手持测温枪测量,电源模块表面的温度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5摄氏度!远超过其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通常要求低于60摄氏度)。用手靠近,能明显感觉到灼热的气流。侧耳倾听,负责为它散热的两个小型风扇,其中一个发出了极其细微的、不规则的“嗡嗡”声,这是轴承磨损,即将停转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