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这个崇尚速度的世界里,慢下来是一种勇气;在充斥噪音的环境中,静默是一种智慧。

城市的脉搏跳动得越来越快,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在不断地调快时钟。阿哲站在地铁站的电梯上,周围的人们面无表情地盯着手机屏幕,即使脚下的阶梯正在机械地移动,他们仍觉得不够快,侧身从空隙中匆匆穿过。

阿哲看了眼手表,八点二十七分。离上班打卡还有三分钟,足够他从容地走到公司大楼。然而身后的人流却不这么想,他们像逃避洪水般涌过他的身旁,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急促而杂乱。

这是阿哲在这座大城市打拼的第五年。他才二十八岁,眼角却已爬上了细密的纹路,那是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和熬夜加班留下的印记。他的肩膀总是紧绷着,即使是在休息日也无法完全放松,仿佛永远扛着看不见的重担。

“阿哲,昨天的方案客户很满意,但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加快进度,提前两周交付。”晨会上,部门经理面带微笑宣布这个消息,同事们纷纷点头,没有人提出异议。

阿哲张了张嘴,想说原定时间已经紧张,提前两周意味着又要连续熬夜。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跟着其他人一起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提出异议只会被视为能力不足或不够投入。

回到工位,他盯着电脑屏幕发呆。窗外,城市的天际线被笼罩在灰蒙蒙的雾霭中,高楼大厦如同钢铁丛林,每一扇窗户里都有一个为生活奔波的身影。他想起老家门前那棵老槐树,树下总是有三两老人下棋聊天,节奏慢得仿佛时间在那里停下了脚步。

“在这个全是节奏的时代下,我该何去何从?”他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与办公室里的键盘声、打印机声和低声交谈融为一体,成为这现代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

午休时间,同事们大多点外卖在工位前解决,一边吃一边工作。阿哲却坚持每天下楼吃饭,即使只是短短二十分钟,他也需要这片刻的逃离。餐厅里电视播放着财经新闻,主持人语速快得让人头晕;墙上的电子菜单不断刷新着推荐菜品,图片闪烁变换;就连身旁食客的交谈也充斥着投资、房价、晋升这些令人焦虑的话题。

阿哲快速吃完一碗面,走出餐厅时看到街角有个老人在卖手工编织的小动物。老人坐在小马扎上,手指灵活地操纵着彩绳,全然不顾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他的摊位前少有人驻足,但老人似乎并不在意,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专注于手中的作品。

那一刻,阿哲莫名地羡慕起这个老人。

两年前,阿哲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那时他刚升任项目组长,带着一支五人的小团队。为了证明自己,他主动接下了别人避之不及的棘手项目,连续三个月加班到深夜。

“年轻人就是要拼搏,跟上节奏才能脱颖而出。”领导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

阿哲信了这话,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取消了每周的篮球活动,推掉了朋友的聚会,甚至连续两次错过了家庭聚餐。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处理工作消息。

起初,效果确实显著。项目进展顺利,团队得到表扬,年终奖也比往年丰厚。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开始失眠,即使身体疲惫不堪,躺在床上却仍然思绪纷乱。他对小事变得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对着电脑屏幕半天打不出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