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张建军死死盯住段恒君,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锐利的光芒如鹰隼一般。现场是伪造的。这个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出现在他脑海里。哪里的绑匪会拿了钱(甚至还没拿到),就把人质杀死藏在受害者自家的猪圈里?这不合逻辑。

但,如果这不是绑匪干的,那会是谁?

3 迷雾重重

“2·6”杀人勒索案震惊了整个新源县,乃至伊犁州。自治区公安厅的督办电话直接打到了局长办公室,限令新源县公安局尽快破案。年关的喜庆被这起恶性案件彻底冲散,县城里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在茶馆和集市间传播。

压力如山般压在张建军和专案组的肩上。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白板上写满了线索和问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凝重。

法医的初步鉴定报告出来了,冰冷的技术语言描述着残酷的事实:段金荣系被钝器击打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创口特征符合砖石类凶器。死亡时间大约在发现尸体前4-6小时,也就是当晚6点到8点之间。一个令人窒息的细节是:捆绑和堵口都是死后所为。勒索纸条上的笔迹经初步比对,与段恒君夫妇样本不符,但书写明显有故意伪装迹象,笔画生硬扭曲,像是故意改变书写习惯。

专案组投入了大量警力进行摸排走访。新源的冬天黑得早,民警们顶着严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访了别斯托别村及周边几个村庄的每一户人家。

几条线索浮出水面:

线索一:邻村一个牧羊人反映,当天下午赶羊归圈时,曾看到一个穿着深色棉袄、戴鸭舌帽的陌生男子在村口白杨林带附近徘徊,形迹可疑。但当民警追问细节时,牧羊人又说不清具体特征,只记得那人个子不高。

线索二:段恒君自称在外做点皮货小生意,但走访中发现他似乎欠了几个小债主一些钱,数额都不大,三五百块。其中一个债主承认案发前三天还去段家要过债,但声称“就是要债,不至于杀人”。

线索三:关于段金荣,有邻居在民警反复询问下,才模糊地提到:“那娃可怜见的,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不怎么爱说话,见了人就躲。”“她妈黄益琼脾气躁,有时候晚上能听到她骂孩子,声音尖得很。打没打过就不知道了…”

然而,侦查很快陷入困境。线索一中的陌生男子经多方查找,如同人间蒸发,再无踪迹。周边几个村的适龄男性都排查过了,没有发现符合特征的可疑人员。线索二的债务纠纷,经查数额很小,几个债主都有不在场证明,动机不足。

一周过去了,侦查工作陷入了僵局。专案组内部分歧开始显现。主流意见仍然倾向于流窜作案或仇家报复,只是这“仇家”隐藏得太深。

“肯定是外地人流窜作案,完事就跑了!”

“或者是老段做生意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会议室里,各种推测此起彼伏。

但张建军始终对段恒君夫妇抱有深深的怀疑。深夜,他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反复研究两人的询问笔录,台灯的光线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他发现多处疑点:

段恒君对离家时间和回家时间的描述有细微出入。第一次说下午四点出门,第二次又说四点半;回家时间先说八点,后又改口八点十分。虽然差别不大,但在关键时间点上记忆模糊,令人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