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见
那年冬天的寒意迟迟未散,正月刚过,城市还沉浸在春节的慵懒中。她穿着厚重的羽绒服,被姑姑半推半就地领进一间光线昏暗的办公室。午后的阳光勉强透过百叶窗,在空气中划出几道苍白的光痕。
“这位是陈阿姨,我单位的同事。”姑姑热情地介绍着,一边暗中捏了捏她的手心,示意她表现得体些。
她抬起眼,迅速扫视了整个房间。对方来了不少人——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阿姨,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个坐在角落阴影里的年轻人。她只来得及瞥见一个模糊的轮廓,便又垂下了眼帘。
陈阿姨热情地拉过她的手,上下打量着,“今年多大了?在哪里工作呀?”
她强装镇定,一一作答。她的目光偶尔飘向角落里的那个身影,他安静地坐在那里,像是这场热闹相亲中的旁观者。百叶窗的影子在他脸上交错,让人看不清表情。
这是她毕业三年来的第十七次相亲。她心里默默计算着这个数字,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多么讽刺,在前二十三年的人生里,谈恋爱是家中的禁忌话题,而一旦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这个禁忌就突然解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相亲安排。
她记得最夸张的是毕业那年正月,从大年初二开始,每一天都排了一场相亲。无论是去姑姑家拜年,还是去舅舅家吃饭,总有一个“恰好来做客”的年轻人等着她。母亲说这是为她好,女孩子青春短暂,要趁最好的年华找到归宿。
“你现在是在外贸公司做跟单对吧?听说待遇不错。”戴金丝眼镜的男子问道,她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的舅舅。
“还行,刚入职不久,还在学习阶段。”她得体地回答,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角落。这次,她注意到他微微动了一下,光线正好照在他的手上——修长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
在一片刻意的热闹中,双方家长终于想起了今天的主角。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们交换了微信。她注意到他的头像是一张雪山照片,而他的手指在递过手机时有些微微发抖。
走出办公室,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冬日的冷空气涌入肺中,带来一丝清醒。她看了眼时间,盘算着回公司的路线。这场相亲就像之前的许多次一样,大概率不会有下文。她甚至连对方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只记得一个模糊的轮廓和那双修长的手。
回到公司,午休时间刚过,办公室里弥漫着节后的慵懒氛围。几个同事凑过来打听相亲情况,她只是笑笑:“就那样吧,人太多了,都没看清长相。”
她心里已经给这次相亲画上了句号。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当天没有联系,基本上就是双方默契地不再往来。然而就在临下班前,手机突然亮起,那个雪山头像发来消息:“晚上有空一起吃饭看电影吗?”
她忍不住轻笑出声。这流程她太熟悉了:吃饭、看电影、然后各自消失在人海。近几年上映的电影,她几乎都是在相亲场合看完的。
“好的。”她回复得干脆,然后开始收拾桌面。也许是分心想着晚上的约会,也许是连日来的疲惫,在下楼梯时,她一脚踩空,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
“倒霉。”她低声咒骂,试图站起来却疼得倒吸冷气。原本以为休息一下就能好转,但到下午两点,脚踝已经肿得老高,像个发酵过度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