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某个周五晚上,她加班到八点才回家,母亲陪着她吃饭。桌上摆着爸爸特地烧的菜,有她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今天你张阿姨家的女儿出嫁,男方给了六十八万八的彩礼。”母亲一边布菜,一边状似随意地说,“听说还是全额带回新房了,就是走个过场。”

她默默扒着饭,没有接话。

母亲继续说着:“我不是要计较这个钱,反正最后都是你们的。但是彩礼的数目代表的是他们家的重视程度...”

这样的话她已经听了太多次。她突然放下筷子,声音有些发抖:“妈,能不能不说这个了?”

“我也是为你好...”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眼泪就毫无预兆地决堤了。

那不是小声的啜泣,而是压抑已久的痛哭。她哭得浑身发抖,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能反复摇头。父母被这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吓到了,父亲连忙递纸巾,母亲终于软下语气:“好了好了,不说了,你高兴就好。”

那晚之后,彩礼的话题再也没有被提起。但她心里却埋下了一根刺,她既感激父母的妥协,又厌恶自己用眼泪绑架了他们的关心。

婚礼如期举行,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有二十桌亲戚聚在酒店吃饭。她穿着租来的婚纱,挨桌敬酒,脸颊笑得发僵。他一直体贴地扶着她,适时地帮她挡酒,完美得像个排练过无数次的演员。

婚后的生活像被按下了快进键。订婚后买的房子还没有交房,婚后只能跟他爸妈住在一起,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早饭,开车上班,晚上五点半到家吃饭,周末收拾房间、回她爸妈那儿住两天。家长群里的姐妹们羡慕她过上了饭来张口的生活,只有她觉得生活规律得令人窒息。

最让她压力倍增的是来自各方的“催生”。婆婆每次来都会“顺手”整理他们的卧室,美其名曰“年轻人不会收纳”;母亲则经常转发育儿文章到家庭群,配文“期待早日用上这些知识”;就连公司同事都会在午餐时“开玩笑”地问:“什么时候请产假啊?”

结婚半年后的一个早晨,她在卫生间待了很久。验孕棒上的两条红线清晰得刺眼。她坐在马桶上发愣,直到他敲门才回过神来。

消息传开的速度超乎想象。当天晚上婆婆就开始了养生饮食,妈妈则拎着大包小包的补品上门。家族微信群里祝福刷屏,仿佛她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

最戏剧性的是婆婆和母亲的变化。遇到熟人就会“不经意”地提起:“我要当奶奶/外婆了。”那种扬眉吐气的姿态,仿佛在宣告某种胜利。

她逐渐意识到,她的怀孕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介绍人证明了说媒成功,公婆证明了儿子没有问题,父母证明了女儿生育能力正常。就连他,似乎也因为这个消息而真正放松下来,开始认真地规划新房子里婴儿房的设计。

某个周末,两家人在餐厅聚餐庆祝。席间,介绍人王阿姨举杯说:“看到你们这么幸福,我的任务总算圆满完成了!”大家都笑起来,纷纷碰杯。

她摸着尚未隆起的小腹,突然感到一种荒诞的疏离感。原来在所有人眼中,婚姻的圆满需要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作为证明。她看着满桌笑语盈盈的亲人,心想:那么我呢?我的任务完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