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时周屿已经小有名气——辩论赛最佳辩手、创业大赛冠军、学生会主席。林晚是文学院的才女,安静内敛,只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张扬。

那次邂逅后,周屿开始频繁出现在图书馆,总是“恰巧”坐在她对面。他会递来纸条,上面写着:“第三行有个错别字”或者“这个比喻真妙”。

林晚的心像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涟漪。

表白是在一个春夜的雨声中。她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倾盆大雨发愁,周屿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两把伞。

“就知道你没带伞。”他笑着说,自然地分给她一把,“走吧,送你回宿舍。”

路上,雨水打湿了他的右肩。林晚后来才注意到,他故意把伞倾向她这边。

到宿舍楼下时,她鼓起勇气:“周屿,我...我喜欢你。”

雨声很大,她不确定他是否听见了。但他笑了,眼睛亮晶晶的:“好啊,那试试吧。”

后来林晚才知道,那天周屿是特意去接她的。他室友不小心说漏了嘴——“周屿看你往图书馆没带伞,特意回宿舍拿了两把,等在对面楼里好久。”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不平等。林晚爱得更多,更小心翼翼。周屿是她的初恋,而她只是周屿的第三任女友。但那时候的周屿是温柔的,体贴的,会在她熬夜写稿时送来热牛奶,会在她生日时收集她发表的所有文章装订成册。

大学毕业那天,周屿拿到一家知名企业的offer,而林晚选择继续读研。

“你会等我吗?”她问,眼里满是忐忑。

周屿揉揉她的头发:“傻瓜,不止等你,还要娶你呢。”

两年异地恋,车票攒了厚厚一叠。每次相见,周屿都会在出站口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说:“又瘦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研究生毕业后,林晚毅然选择去上海找工作,只因为周屿在那里。他们租了个小房子,开始了同居生活。

最初的日子甜蜜而艰难。周屿工作忙,经常加班到深夜。林晚在一家出版社找到编辑工作,下班早就负责做饭洗衣。小房子没有空调,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伸不出手。但他们挤在一张二手市场淘来的小床上,觉得拥有了全世界。

三年后,周屿辞职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那是最难的一段日子,启动资金不足,客户资源有限,压力大得他整夜失眠。林晚拿出全部积蓄支持他,白天上班,晚上帮他整理资料、做PPT,周末还要替他接待客户。

公司渐渐走上正轨时,林晚父亲突然病重。她请了长假回老家照顾,周屿放下手头工作跟去,在医院守了整整一周。老人离世前,拉着周屿的手:“晚晚就交给你了,好好待她。”

周屿红着眼眶承诺:“叔叔放心,我会一辈子对林晚好。”

葬礼后,周屿的公司差点因为他的缺席而失去一个大客户。他连夜赶回上海处理危机,林晚留在老家处理后续事宜。等他再次回来接她时,人瘦了一圈,眼里全是血丝。

“差点就丢了那个单子,”他抱着她说,“但值得,你最重要。”

那是林晚最感动的一刻,觉得这辈子跟定这个人了,无论贫富疾苦。

去年,他们买了房子。虽然不大,但足够安家。一起选家具,一起刷墙,一起规划未来——哪个房间做书房,阳台要种什么花,将来孩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