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找过,可那些后生要么心浮气躁,要么贪财好利,不是能守住这方子的人。”沈墨按住老周的手,“我观察你许久了,你守规矩却不迂腐,心善且有担当,这方子交给你,我放心。你不用学医,只需把方子收好,将来遇到真正需要的人,再托付出去就行。”

船到对岸,沈墨下了船,又回头叮嘱:“木盒里还有一包‘护河草’的种子,洒在河岸上,能固土净水。切记,这方子和种子,只能用来帮人,不可用来谋利。”说完,他拱了拱手,拄着拐杖慢慢走了。

老周捧着木盒,心里沉甸甸的。他把木盒小心收好,回到家后,连夜找了块结实的木板,做了个木匣子,把“洛水医方”和护河草种子放进去,锁在床底下的柜子里。

没过几日,洛水镇突然闹起了咳喘病,先是几个孩子咳嗽不止,后来连大人也染上了。镇上的药铺里,治咳喘的药材很快就卖光了,药铺掌柜急得团团转,村民们更是慌了神。

“周伯,您见多识广,有没有法子救救孩子们啊?”一个妇人抱着咳嗽不止的孩子,跪在老周面前哭求。

老周心里一动,想起了沈墨托付的“洛水医方”。他连忙回家,打开木匣子,翻出古籍。里面果然有治咳喘的方子,用料都是洛水沿岸常见的蒲公英、薄荷和车前草,搭配起来简单易寻。

老周不敢耽搁,带着小安去河边采草药。小安虽然年纪小,却很机灵,按照爷爷指的样子,认真地挑选草药。祖孙俩忙活了一上午,采了满满两筐草药,回家后按照方子熬成药汤,分发给患病的村民。

神奇的是,喝了药汤的人,第二天咳喘就减轻了,三天后竟都好了。村民们都围着老周道谢,有人送来鸡蛋,有人送来粮食,老周都一一谢绝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沈郎中的方子好。”

他趁机把沈墨的嘱咐告诉大家,又拿出护河草种子,分给村民们:“这是护河草的种子,大家把它洒在河岸上,既能固土,又能净水,咱们的洛水河才能一直清澈。”

村民们纷纷应下,拿着种子去河边播种。没过多久,河岸上就长出了绿油油的护河草,风一吹,草叶随风摆动,像给洛水河镶上了一道绿边。

5 河底的异动

日子平静地过了半年,转眼到了深秋。洛水河的水渐渐变凉,岸边的护河草也染上了枯黄。老周依旧每天撑船摆渡,小安则在学堂里认真读书,偶尔还会帮爷爷整理草药——经过上次的咳喘病,老周把“洛水医方”里的常用方子抄录下来,教小安认识草药,让他多学一门本事。

这天傍晚,老周正准备收船,突然发现河面上泛起了奇怪的漩涡,水色也比往常深了几分。他心里纳闷,洛水河向来平稳,从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正疑惑时,竹篙突然往下一沉,像是捅进了一个深洞里。

“爷爷,怎么了?”小安刚放学过来,见爷爷脸色不对,连忙问道。

老周摇了摇头,试着把竹篙往上拔,可竹篙像被什么东西缠住了,纹丝不动。就在这时,水面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河底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像是有巨石在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