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余生解铃人》第 8 章:解铃坊里的青春答案

解铃坊的木门上挂着串风铃,是林晓雨用矿泉水瓶底做的,风一吹就叮当作响,像群在唱歌的玻璃珠子。赵大爷把 “今日营业” 的木牌挂出去时,晨光正好落在门楣的 “解铃坊” 三个字上,油漆的反光晃得人眼睛发花。

“老赵,你这字写得真不咋地。” 张老头拎着鸟笼走进来,画眉鸟在笼里蹦跶,“还不如让小林写,年轻人的字有朝气。”

赵大爷摸着下巴的胡茬笑:“这叫古朴,懂不懂?你看那老茶馆的招牌,哪个不是歪歪扭扭的?有烟火气。” 他转身往紫砂壶里倒热水,茶叶在水里翻跟头,“昨天线上平台接了个新单,大学生情侣闹分手,男生想不开要跳楼。”

林晓雨正在整理求助信息的文件夹,听见这话手顿了顿。纸上的求助内容写得密密麻麻:“我跟她在一起三年,从大一到现在,她突然说累了要分手,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字迹被泪水洇得发皱,像片打湿的柳叶。

“现在的年轻人啊,把爱情看得比天还大。” 老太太端着刚蒸的包子进来,蒸笼掀开的瞬间,白雾裹着肉香漫了满屋子,“想当年我跟你张叔搞对象,被我妈拿着扫帚追了三条街,不也过来了?”

陈宇啃着包子,馅里的汤汁溅在采访本上,晕开个小油点:“我查了下,这男生是计算机系的学霸,女生在艺术系,据说最近参加了个选秀节目,被星探看上了。” 他翻出女生的社交账号截图,照片里的姑娘化着浓妆,跟男生朋友圈里的素净模样判若两人。

“这事儿得小林去。” 赵大爷把茶杯往她面前推,“你跟那姑娘年纪相仿,好沟通。小宇从旁观察,别打草惊蛇。”

林晓雨的手机突然震动,是男生发来的定位,在学校的天台。她抓起包往外跑时,帆布鞋的鞋带松了,踩得 “啪嗒啪嗒” 响,像在跟时间赛跑。

*** 大学天台的风大得能把人吹跑,林晓雨抓住栏杆的手指发白。男生背对着她站在边缘,白衬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即将起飞的鸟。天台角落里堆着喝空的啤酒罐,拉环散落在水泥地上,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同学,我是‘解铃坊’的志愿者。” 林晓雨放轻脚步,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我能跟你聊聊吗?”

男生猛地转过身,眼睛红得像兔子,下巴上的胡茬乱糟糟的:“聊什么?聊她怎么说变就变?聊我这三年的付出都是笑话?” 他踢了脚旁边的啤酒罐,罐子 “哐当” 撞在墙上,滚到林晓雨脚边。

远处的篮球场传来欢呼声,穿校服的男生们正在打球,汗水顺着年轻的脸颊往下淌。林晓雨想起自己大学时的恋爱,也是轰轰烈烈开始,悄无声息结束,当时觉得天塌了,现在回头看,不过是青春里的道小伤疤。

“我大学时也分过手。” 她蹲下来捡啤酒罐,指尖被拉环划了道小口子,“当时我觉得活不下去了,躲在宿舍哭了三天,连课都没上。可现在想想,要是当时真做了傻事,哪能遇见现在的风景?”

男生的肩膀垮了下来,慢慢走到长椅旁坐下。林晓雨递过去包纸巾,包装上印着只咧嘴笑的小熊:“你看这只熊,不管遇到啥都笑着,多好。”

“她以前也喜欢这种小熊。” 男生的声音发哑,“我们第一次约会,她就背了个小熊包。她说等毕业就结婚,我还在攒钱买戒指……”

林晓雨掏出手机,翻出女生选秀后台的采访视频。镜头里的姑娘眼圈发黑,对着记者强颜欢笑:“其实我不想参加的,是公司逼我签的合同,还说不能谈恋爱……”

男生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手机屏幕上,晕开片水痕。林晓雨拍着他的背,像安抚只受伤的小兽:“有些时候,不是不爱了,是身不由己。你要是真为她好,就该让她去闯闯,而不是在这儿作践自己。”

天台门被推开,陈宇举着相机站在门口,镜头却没对着他们,而是对着远处的天空 —— 晚霞正烧得通红,像幅泼墨画。

*** 解铃坊的灯亮起来时,赵大爷正在给新做的虎头鞋缝眼睛,黑线在红布上绣出圆圆的瞳仁,像两颗亮晶晶的黑葡萄。张老头的画眉鸟在笼里唱着新编的调子,据说是跟广场舞音乐学的,听得人直乐。

“那男生想通了?” 老太太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砂锅 “咕嘟” 响着,炖着的排骨汤香气四溢。

林晓雨啃着排骨点头,骨头被嚼得咯吱响:“他说要好好搞毕业设计,争取保研。还托我给女生带句话,说等她闯出自己的天地,要是还愿意,就回来找他。”

陈宇把相机里的照片导出来,晚霞的照片占了大半,男生的背影只在角落里露出个模糊的轮廓:“我跟那女生的经纪人聊了,其实公司根本没禁止恋爱,是女生自己觉得差距太大,想先拼事业。”

赵大爷放下针线,往每个人碗里舀了勺汤:“这就叫‘少年不识愁滋味’。年轻时总觉得爱情是全世界,等过了几年才明白,好的感情是互相成就,不是互相捆绑。” 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墙上赵阳的照片上,年轻人穿着修鞋围裙,笑得一脸灿烂。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断了谈话,风铃叮当作响。门口站着个穿校服的女生,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试卷,分数栏里的 “38” 分红得刺眼。

“我…… 我想请教怎么提高成绩。” 女生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手指绞着衣角,“我爸妈说要是再考不好,就不让我学画画了。”

老太太拉着她坐下,往她手里塞了块刚烤的饼干:“别着急,慢慢说。我年轻时候也偏科,数学考个位数,后来不也考上大学了?”

张老头突然来了精神,从抽屉里翻出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我当年给孙子总结的学习法,叫‘番茄炒蛋’学习法 —— 学 25 分钟玩 5 分钟,跟做菜似的,有张有弛。”

林晓雨看着女生眼里重新燃起的光,突然觉得解铃坊就像个神奇的树洞,不管是天大的烦恼,还是小小的忧愁,都能在这里找到安放的角落。陈宇悄悄举起相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 —— 昏黄的灯光下,老人和孩子凑在一起,头挨着头研究试卷,像幅温暖的剪影。

*** 深夜的解铃坊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赵大爷把今天的求助信息整理成册,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像本珍贵的日记。林晓雨在给线上求助的网友回信,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

“你说咱们这解铃坊,能办多久?” 陈宇突然问,手里转着支笔。

林晓雨抬头,看见窗外的月光正透过风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只要还有人需要,就一直办下去呗。就像巷口的老槐树,不管刮风下雨,都站在那儿。”

赵大爷合上笔记本,把明天要用的材料准备好:“你们年轻人啊,就该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总想着改变世界,后来才发现,能帮到身边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说这话时,墙上的日历正好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用红笔圈着个日期 —— 是赵阳出狱的日子。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解铃坊的风铃又响了。这次来的是个推着早餐车的阿姨,说想请教怎么把豆浆熬得更香浓。赵大爷系上围裙,说要亲自示范;张老头去叫醒画眉鸟,说要给新客人唱首歌;老太太在给大家准备早饭,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

林晓雨和陈宇相视而笑,拿起扫帚打扫门前的落叶。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张金色的网,把解铃坊和里面的人,都温柔地罩在其中。

陈宇的相机里,又多了许多新的照片:有认真听题的女生,有笑逐颜开的早餐阿姨,还有赵大爷示范熬豆浆时被蒸汽熏红的脸。每张照片里都藏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份温暖,像解铃坊里永不熄灭的灯光,在每个需要的时刻,亮起来。

林晓雨摸出颗薄荷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漫开来。她知道,这里的故事还会继续,就像青春永远在路上,总会有迷茫,有困惑,但只要有解铃坊这样的地方在,就总有希望,有答案。

风铃又响了,这次的声音格外清脆,像在欢迎新的一天,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