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一上午,苏清颜刚把打印好的竞品分析报告放在赵曼办公室门口,就被秘书叫住:“赵总让你现在进去。”

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报告里附着她修正旧数据的说明,王磊看到了会怎么闹?赵曼会不会觉得她在“打小报告”?

推开办公室门,赵曼正坐在巨大的红木桌后看文件,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嗒嗒声。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比提案会上更显威严。

“报告我看了。”赵曼头也没抬,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修正数据的地方标注得很清楚,做得不错。”

苏清颜松了口气,刚想说“谢谢赵总”,就被她接下来的话钉在原地。

“但只做到‘不错’,不配当悦容项目的负责人。”赵曼合上文件,抬眼看向她,目光锐利得像手术刀,“坐。”

苏清颜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后背挺得笔直,手心却开始冒汗。

“你在报告里说,‘悦容要避免降价和盲目追热点’,这是对的。”赵曼拿起报告,指尖点在某一页,“但你没说,不降价、不追热点,靠什么打动年轻人?情怀?”她嗤笑一声,“情怀不能当饭吃。二十岁的姑娘逛美妆店,货架上摆着你的‘时光盲盒’和网红品牌的‘买一送一’,她凭什么选前者?”

苏清颜愣住了。她想过用户故事的感染力,想过“代际共鸣”的温暖,却没深入想过最现实的问题——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情怀怎么变成购买力?

“我……我觉得她们会被故事打动……”

“‘觉得’?”赵曼打断她,把报告扔回桌上,“星芒不养‘觉得’的策划。你要的是‘证据’——用户愿意为情怀多花多少钱?这个溢价空间在哪里?你在方案里提都没提。”

苏清颜的脸瞬间涨红,想辩解却发现无话可说。她确实没算过“情怀溢价”,潜意识里觉得“谈钱”会玷污那些动人的故事。

“还有这个。”赵曼翻到用户筛选那一页,“你选的10对用户,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职业涵盖学生、白领、退休工人,看起来很全面,但忽略了最关键的——她们的消费力。”

她指着其中一个名字:“周奶奶,退休工程师,月退休金八千,却只用悦容的基础款。为什么?因为她觉得‘贵的都是智商税’。你让她和月薪三万的白领交换心得,她们能聊到一起去吗?消费观的鸿沟,比年龄差更难跨越。”

苏清颜的手指紧紧攥着裙摆。她采访周奶奶时,只注意到她用了三十年悦容,却没问过她为什么不买高端线。原来那些看似温情的“代际故事”,背后藏着她没读懂的消费逻辑。

“拍摄方案也有问题。”赵曼没给她喘息的机会,“你选的独立工作室擅长拍文艺短片,但广告最终要投放在地铁站、电商平台,需要3秒抓眼球、15秒讲清卖点的快节奏剪辑。他们能驾驭吗?你看过他们拍的硬广案例吗?”

一连串的问题像冰雹一样砸过来,苏清颜的脑袋嗡嗡作响。她只觉得工作室的风格“贴合时光感”,却没考虑过不同投放渠道的剪辑要求——文艺短片在电影节能获奖,在地铁站可能只会被匆匆掠过的行人忽略。

“赵总,我……”她张了张嘴,声音艰涩,“我会重新调整方案,补充这些细节。”

“调整?”赵曼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放在身前,“苏清颜,你以为悦容是让你练手的学生作业?李总把项目交给你,是因为你提案里的‘人味儿’,但他要的最终结果,是销量增长、复购率提升、品牌年轻化指数达标——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撑,不是靠几个感人的故事就能实现的。”

她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却更让人心头发沉:“我知道你有才华,有冲劲,这是好事。但星芒的策划,既要懂‘仰望星空’,也要会‘低头走路’。你的方案像颗漂亮的气球,飞得高,但没线牵着,风一吹就破了。”

“线……是什么?”苏清颜低声问。

“是商业逻辑。”赵曼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广告的本质是沟通,既要让用户‘喜欢’,也要让他们‘买单’,还要让品牌‘赚钱’。这三者平衡好了,才是好方案。”

她转过身,递给苏清颜一个U盘:“这里面是悦容近三年的销售数据和用户调研,你回去好好看。周三之前,给我一份补充方案,把‘情怀怎么落地’‘溢价怎么支撑’‘不同渠道怎么适配’说清楚。做不出来,这个项目就交给张弛。”

苏清颜接过U盘,金属外壳冰凉刺骨,像握着一块烙铁。

“出去吧。”赵曼挥了挥手,重新坐回办公桌后,“对了,王磊那边我已经说过了,他再敢给你使绊子,直接告诉我。”

走出办公室,苏清颜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赵曼的话像重锤,砸碎了她对“好创意”的浪漫想象——原来她引以为傲的“温度”,在商业现实面前,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回到工位,王磊正坐在她的椅子上翻她的文件,看到她进来,阴阳怪气地说:“苏负责人从赵总办公室回来啦?是不是又挨夸了?”

苏清颜没理他,一把夺过文件:“这是我的工位,请你离开。”

王磊没想到她敢硬气,愣了一下才悻悻地走了,临走前还踢了一脚她的垃圾桶。

林薇薇凑过来,小心翼翼地问:“赵总没为难你吧?”

“比为难更难受。”苏清颜打开U盘,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瞬间占满屏幕,“她把我的方案批得一无是处。”

“不可能吧?你的方案那么好……”

“好有什么用?不能落地,不能赚钱,就是废纸。”苏清颜盯着屏幕上的复购率曲线,突然觉得很迷茫,“薇薇,你说我是不是太天真了?总想着‘故事’‘情怀’,却忘了广告是要卖东西的。”

林薇薇拍了拍她的肩:“别听赵总吓唬人,她对谁都那么严。你看张弛,上次做的方案被她骂得狗血淋头,最后不还是落地了?”

话虽如此,苏清颜心里的坎却过不去。她把自己埋进数据里,试图找到赵曼要的“商业逻辑”。悦容的高端线销量逐年下滑,基础款却卖得稳定,说明用户认的是“性价比”和“老牌子”的信任,而非“情怀溢价”——那她的“时光盲盒”定价多少才合适?太贵了没人买,太便宜了体现不出“时光感”,更别说覆盖成本。

下午,陆时砚来快消组找赵曼,路过苏清颜工位时,脚步顿了顿。她正对着屏幕上的定价公式发呆,眉头皱得像个疙瘩。

“卡住了?”他低声问。

苏清颜抬头,眼里满是疲惫:“陆总,您觉得……情怀应该值多少钱?”

陆时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得看你给情怀加多少‘实用价值’。比如周奶奶的手写卡片,除了感动,能不能加个‘独家护肤小技巧’?年轻人觉得有用,就愿意多花几块钱。”

苏清颜的脑子像被点亮了:“对!我可以让老用户分享她们的‘省钱用法’——比如悦容的面霜可以当护手霜,精华水可以泡纸膜,这些小技巧既实用,又能体现‘老用户的智慧’,让情怀有了‘实用性’的支撑!”

陆时砚点头:“定价可以参考基础款,加10%的‘盲盒溢价’,用‘限量1000套’制造稀缺感。至于投放渠道……”

“短视频平台剪快节奏版本,突出‘实用技巧’;线下旗舰店放完整版,强调‘故事感’!”苏清颜接话道,眼睛亮得惊人。

陆时砚看着她瞬间活过来的样子,嘴角的笑意深了些:“赵曼要的不是让你放弃情怀,是让你给情怀搭个‘能落地的架子’。”

他走后,苏清颜重新梳理思路,突然明白了赵曼的用意。这位严苛的女高管不是在否定她,而是在逼她成长——从只懂“创意好”,到懂得“怎么让创意好且有用”。

但新的疑问又冒了出来:赵曼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敲打”她一个新人?是真的惜才,还是有别的考量?她提到“把项目交给张弛”时,语气里的平静不像是威胁,更像是在试探她的抗压能力——她到底想看到什么?

晚上加班时,苏清颜反复回想赵曼的每句话,试图捕捉藏在严厉背后的深意。“仰望星空”与“低头走路”的平衡,“喜欢”“买单”“赚钱”的三角关系,这些话像密码,她破译了一部分,却还有更多模糊的地方。

凌晨两点,她终于写出补充方案的提纲,手机却突然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赵曼当年就是靠抢下属的方案上位的,她对你好,不过是想找个听话的棋子。”

苏清颜的手指猛地停在屏幕上。这条短信是谁发的?是王磊的报复,还是真的有人知道“内幕”?赵曼的严苛背后,真的藏着这样的算计吗?

她想起赵曼递U盘时的眼神,锐利中似乎确实藏着一丝复杂;想起她提到“张弛”时的平静,仿佛早就预料到她可能撑不住。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苏清颜慌忙锁了屏。王磊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杯咖啡,脸上带着诡异的笑:“苏负责人还在忙啊?我就说赵总不会真对你那么好……”

他看到了短信?还是这一切根本就是他的圈套?

苏清颜握紧手机,后背抵着冰冷的墙壁。赵曼的真实用意,陌生短信的来源,王磊的步步紧逼,还有始终若隐若现的陆时砚……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缠得她喘不过气。

周三的补充方案,她该怎么做?是按赵曼的要求完善,还是……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个沉默的问号。

(第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