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此次出征突厥,三路军皆取得大胜。然而安北军班师途中,因大捷而骄纵恃强,欺压契丹人,从而引起胡人不满。契丹人联合奚人半路袭击安北军,导致安北军伤亡惨重。安北军副军使也在此战中殉国。

玄宗皇帝闻报,龙颜大怒,诏安北副都护回京问罪。幸而北庭军苏铭部俘获突厥可汗,乃是三路军功勋最高。

玄宗皇帝特令苏铭进京见驾。并任命兵部尚书,中书令姚崇为督军抚慰使,出长安城三十里外的馆驿,代皇帝犒赏三军。

姚崇历任武周,中宗,睿宗即至当今圣上四朝元辅,又被后世列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苏铭参拜后不禁心想,历史书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我终于见到了,如今我也算是活在了历史里了。

第二天入朝,苏铭还以为朝廷会准备多盛大的欢迎仪式。然而直到城门下时仍然不见仪仗队,只有守城的几个官兵,但他们也是各司其职,并未特别关注苏铭。

城门外立有一个石碑,引起了苏铭的注意,他特意下马驻足。碑上刻有九个大字: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为万里之行。

苏铭朝西方遥望,一路上来来往往的商队绵延不绝直到天际。

确实,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安西虽远,不足万里,天下虽大,大不过大唐气度。

苏铭发现从此门出入的胡商甚至都超过了汉人,而且各型各色不一而足。可惜自己当前一身戎装而且皇命在身,不便趋前搭问。

不过不要紧,有的是时间去了解这个当时全世界唯一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

从开远门到大明宫足足走了有一个多小时。这一路上苏铭虽然不能下马流连,但是走马观花也见识到了盛唐长安城的繁华。

而当他到达大明宫门外时,宫门宫墙的恢宏气势,让他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君临天下,什么叫做盛世大唐。

入宫面圣,玄宗皇帝对苏铭立下的功勋十分欣慰,褒扬一番后又询问起了苏铭的家世渊源。

这是躲不开的。不过一路上苏铭早已梳理妥当。原来李唐奉李耳为祖,即至玄宗即为,又加封李耳为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既然李唐皇室一心想向道教和神仙靠拢,那么就简单多了。

苏铭回道:“回禀陛下,臣本是太行山中闲散之人,乃是大道玄元皇帝之嫡传弟子。”

“当年道祖西出涵关,化胡为佛。关令尹喜求得《道德五千言》,因而感悟大道。道祖收其为唯一弟子,赐号曰玄都大法师。”

“及至东汉,玄都大法师出山降世,传道于张道陵,继而创立五斗米教以教化世人。”

“尔后道陵传道,历一百二十年,坐化飞升,录入仙籍,上天赐封天师,与南华真人同列。”

玄宗皇帝听的入迷,不禁好奇问道:“爱卿所言当真?真的这么神奇吗?”

皇帝崇信道教,所以朝堂众人不管信与不信,都顺着皇帝的意思附和着苏铭的胡诌乱侃,简直是最强神助攻。

玄宗皇帝被群臣一番神捧,不觉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也可以借助苏铭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于是当即便表示要封苏铭为国师。

苏铭心想,国师这个封号虽然听上去了不得,但是无品无级又没有实权。其实就跟跟李白那个待诏翰林一样,看上去是皇帝的贴身顾问,荣宠至极,牛逼的不像话。但说白了就是御用花瓶,好看却没有实际作用。

而且像这种道教佛教所捣鼓的神神叨叨的神秘感,虽然表面上,士大夫会表现出尊重和欣赏,但其实暗地里是十分排斥和鄙夷的。

而且一旦接受国师这个荣誉称号的话,那么势必会被排挤出主流价值之外。如此一来,这个开元盛世真的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出风头了。

于是苏铭告诉玄宗皇帝,自己正是因为道行太浅,资历不够,所以才会被师父遣下山来。

而且当今圣上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君临天下,必定能开创一代盛世。苏铭不敢沽名钓誉,以污圣听,惟愿在尊前效犬马之力,以襄盛世。

玄宗皇帝被苏铭这一顿吹捧之后心情十分愉悦,而且苏铭果然有真才实学,又在边疆立了大功。所以就不勉强他做自己的修仙顾问。既然他想当官,那便依他所愿。

于是皇帝命群臣议定功勋及封赏,官升一级,诏封苏铭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大都护府司马。

随后又传旨宫廷赐宴,凡从四品以上有爵有勋者尽数参加。

待众臣齐聚,宴会开始。苏铭虽说是主角,可惜这是在唐朝,等级次序还是十分森严,所以他只能坐在靠近大殿门口的最外边。

一切都按规矩办,这没什么好计较的。而且远离皇帝和重臣宠臣,这样既不会招人嫉妒,而自己也落得自在。

而参加宴会的大臣也不过二十几个。如此看来,除了皇亲国戚以外,在这个世界第一的大都会中,自己已然显赫到前三十名之列了。

宫廷宴乐,仙乐飘飘,千姿百媚,宛如飞天。跳舞的宫女既有汉人也有胡人,而且似乎胡姬占据了主导。

苏铭心想,大唐果然大气,华夷一家亲。而李隆基也不愧是音乐大拿,高水准,高格调,严要求的宫廷乐舞实在是让苏铭大开眼界。

可转念又一想,苏铭不禁悲叹,善始慎终,他注定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