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云端共生社区”——这是我和温教授、陈哲反复碰撞后确定的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而是一个融合尖端科技、可持续生态智慧、文化艺术共生的垂直都市生命体。它摒弃奢华堆砌,追求人与城市、自然、科技的终极和谐共生。

设计的灵魂在于“共生塔”和“生命脉搏系统”。

共生塔: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怪物。它的形态灵感源于破土新生的嫩芽与古老森林的共生形态,充满有机生命感。外部覆盖着温教授实验室最新的“光合皮肤”——一种能利用阳光高效发电、调节温度、净化空气的智能材料。结构内部,融入大量垂直森林和生态水循环净化模块,形成一个自循环的微型生态系统。

生命脉搏系统:这是整个社区的心脏和神经中枢。由遍布社区的超高精度传感器网络构成,实时收集环境、人流、能耗等一切数据,接入基于温教授团队开发的强大AI内核。它不只是被动监控,更能主动预测居民需求(如优化电梯调度、提前开启新风空调、在暴雨前关闭公共天窗),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自动启动最佳疏散引导和安全防护措施。它将冰冷的建筑赋予了“活的”感知与反应能力。

效果图在电脑屏幕上一点点成型:巨大的共生塔如同拥有生命的绿色巨人,矗立在滨海之畔,表面流淌着柔和的光晕;内部垂直森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光合皮肤”洒下斑驳光影;公共空间的悬浮艺术装置在风中轻盈旋转;巨大的中央信息流屏幕展示着“生命脉搏”实时跳动的数据和城市画卷……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化为温暖的生命律动,与人的生活无缝交织。

当最后一张核心效果图渲染完成的那一刻,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屏幕的光芒映着我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图纸右下角,那个微小的几何漩涡印记,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强化,成为了设计理念的视觉图腾。

“顾承泽,”我对着屏幕上那个灯火辉煌的虚幻城市,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穿透骨髓的寒意,“你的‘海天盛景’注定沦为平庸的背景板。这份‘共生’,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丧家犬’的反击!”

“云端共生社区”的方案如同一颗投入深水潭的巨石,在欧阳先生和陈哲的精准运作下,激起了滔天巨浪。顶尖建筑期刊争相报道,行业论坛热议不断,连财经媒体都开始关注这个横空出世、理念超前的项目。风向在微妙地转变,“Zero”这个名字,在匿名状态下迅速被推上了神坛。

这份喧嚣,精准地传递到了顾氏地产总部顶层办公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景,顾承泽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周身气压却低得可怕。他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油墨气息的《全球建筑前沿》特刊,封面正是“云端共生社区”震撼的效果图。他英俊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抿的薄唇和微微跳动的太阳穴,泄露了内心汹涌的惊涛骇浪。

“查!”他猛地将刊物摔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声音冷得像冰渣砸落,“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Zero’给我挖出来!不能让这个凭空冒出来的东西,毁了‘海天盛景’的前期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