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一只看不见的手,掐住了他们的喉咙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成了一个生活在暗影里的人。
我白天在网吧的包间里,分析着李叔他们发过来的海量资料。那些精心设计的合同,每一条都充满了法律陷阱,看似合规,实则将所有风险都转嫁给了投资人。那些虚假的宣传材料,夸大其词,充满了诱导性的承诺。
我将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我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像一个最高明的猎人,在这些看似完美的数字和条款中,寻找着他们的破绽。
而老李,则成了我在外面的眼睛和耳朵。
他利用自己当过保安的人脉,帮我打听到了很多事情。比如,张昊最近在和一个叫“王总”的地产商接触,似乎想拿下城东的一块地。比如,沈月迷上了一个奢侈品包包的拍卖会,准备一掷千金。
这些信息,就像一块块拼图,被我放进了我的计划里。
我注册了十几个网络账号,取名“守灰人”,开始在各大财经论坛、社交媒体上,发布我的第一篇分析文章。
我没有直接说他们是骗子,那太容易被公关掉。
我用一种极其专业、客观的口吻,深度剖析了“昊天资本”的“金色黄昏”项目。我列出了它的资金流水模型,指出了它在风控上的巨大漏洞,并以一个资深财务分析师的身份,断言这个项目的资金链,将在三个月内断裂。
文章的最后,我附上了一张经过处理的、打了马赛克的合同截图,并“善意”地提醒投资者:“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请守护好您父母的养老钱。”
这篇文章,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但很快,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和博主,注意到了这篇文章。他们惊讶于分析的深度和精准,开始转发和评论。
“守灰人是谁?简直是神人!”
“这分析,比我司花五十万请的顾问公司做的报告还牛逼!”
“瑟瑟发抖,我妈就买了昊天的这个项目,我得赶紧让她撤出来!”
舆论,开始发酵了。
昊天资本的公关部门,很快就下场删帖、辟谣,说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
但他们的行动,反而证实了我的分析。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投资者中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昊天资本的总部,要求提前赎回自己的投资。
一场挤兑风波,正式上演。
张昊开始焦头烂额了。
他一边要安抚投资者,一边要应对媒体的质疑。更要命的是,那个他志在必得的城东地块项目,也因为“守灰人”的出现,而产生了变数。
那个地产王总,开始对昊天资本的资金实力,产生了怀疑。
而另一边,沈月对此却一无所知。
她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那场即将到来的奢侈品拍卖会,做着准备。
老李告诉我,沈月看上了一个全球限量的喜马拉雅铂金包,准备在拍卖会上一鸣惊人,彻底奠定她在富太太圈里的地位。
我笑了。
我等的机会,来了。
我联系了李叔,让他把所有受害老人的名单和被骗金额,整理成一份详细的表格,发给我。
然后,我用“守灰人”的账号,发布了第二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