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此时落影归来,苏绾遣退众人,与落影一同回到屋中。

落影:“小姐,诸事皆已办妥,大小姐得知太子殿下与您一同面圣,皇上还赏赐了坐胎药,此刻正在清晖苑咒骂您呢。”

苏绾:“想必又是些庶出低贱之语吧?”

落影:“大小姐自幼得老爷夫人宠溺,小姐莫要放在心上。您如今贵为太子侧妃,她自是无法与您相较。”

苏绾深知,苏锦终日于清晖苑辱骂自己庶出卑贱,萧瑜闻之必定对其恨之入骨。萧瑜乃乡野村妇所生,生母出身低微乃其毕生之憾。原书中,苏锦日日嘲讽苏绾为庶出,生母卑贱,致使萧瑜对苏绾心生怜悯之情。因此原书中苏绾初嫁萧瑜时,萧瑜对苏绾尚算善待,表面上夫妻和睦恩爱,与太子对苏锦全然不理不睬形成鲜明对比。而今,苏锦不知晓夫君心思,不明白萧瑜极为在意出身二字,整日触碰萧瑜底线。萧瑜以为苏锦仗着丞相府嫡女之身份,讥讽他的出身。一边是自幼陪伴自己,充当母亲角色的陆芸儿,一边是嚣张跋扈的丞相府千金,萧瑜自然选择陆芸儿。而苏锦进宫前,清晖苑一应事务皆由陆芸儿打理,虽其名分未正,然清晖苑众奴皆知,她乃是四皇子之人,皆视其为清晖苑之女主人。苏锦发觉自己在清晖苑之地位竟不如一宫女时,彻底崩溃。她欲命人将陆芸儿捉拿问罪,却惊觉清晖苑中无人敢对陆芸儿动手。

苏锦虽然气愤,但是想到萧瑜以后是要当皇帝的,自己是未来的皇后等当上皇后把这些不听自己差遣的人通通都杀了。

过了几日,楚君安把东宫的女人都召集到栖凤阁,这是苏绾第二次和东宫的女人们见面。

楚君安:“今儿叫妹妹们来,是有事情要商议的。圣上的千秋节就要到了,恰逢西北战捷,皇上龙颜大悦,要犒劳三军,所以这次千秋节除了皇室宗亲,在这次西北战事立下战功的功臣也会进宫接受封赏。”

尤氏:“此次西北战事,乃果毅大将军领兵,果不其然,楚家军一出马,便无有不胜之战事,令敌军闻风丧胆。”

楚君安:“莫要这样说,虽为家父领兵,然此次完颜侧妃母族狄部亦出力不少。”

完颜倾:“果毅大将军用兵如神,西北战事方能如此迅速了结,亦使边境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此时,楚君安命人取出一些西域之礼物:“此皆为家父于西域所得,皆为中原罕见之物,赠予妹妹们把玩。”

那玛瑙手镯终至苏绾手中。苏绾拿起手镯:“此镯通体晶莹剔透,实乃好物。细嗅之,尚有一缕淡淡幽香。”

尤氏:“西域精于制香,连此首饰之上,亦有如此好闻之味道。妾身等在中原,何曾见过如此稀有之物。”

楚君安:“此乃本宫之一点心意,望妹妹们平日皆能佩戴,以显我东宫妻妾之和睦。”

崔氏:“妾身等自当日日佩戴,以表对太子妃之敬意。”

苏绾自然知晓此镯中所藏之秘密,乃令己无法受孕之凶器。若不佩戴,于太子妃则为不敬,若佩戴之,自身则难有子嗣。然苏绾深知,此皆为皇后之谋略,之所以皇后未亲赐此镯,乃是为免他日镯子上之秘密被发现,而牵连自身。

楚氏姑侄虽一心,然皇后行事亦将自身撇清。待到迫不得已之时,不过一侄女罢了,亦可舍弃。

此时突然有小太监来报:“太子妃娘娘,大将军在城门外打了苏丞相!现在文官都跪在城门外要求严惩大将军呢!”

楚君安起身:“胡闹,这些文官平日里无用,起哄的时候倒是巴巴的都赶来了。”说完这话,楚君安看向苏绾:“苏侧妃,你父亲带着文官们如此逼迫皇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现场气氛异常的尴尬。果毅大将军是太子妃的父亲,丞相是苏侧妃的父亲,大幕文官和武官不睦已久,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文官愤恨无武官跋扈、不讲道理。武官嘲讽文官只会读圣贤书家国都靠武将的铁骑来守护。刚刚在西北战场胜利凯旋的果毅大将军楚云自然是不把丞相苏盛放在眼里。苏盛说话也没有很客气,二人便在城门外起了争执。楚云从小习武,带兵多年,苏盛自然不是他的对手。楚云在气头上抽了苏盛几鞭子,还把人打倒在地。

苏绾:“太子妃娘娘,咱们都在深宫,外面的事情咱们也不清楚。朝堂上的事情就交给文武百官、皇上和太子殿下,我们无需插手。”

尤氏:“苏丞相为何要不敬大将军。武将用性命在战场上厮杀,文官满嘴的大道理都不如战场杀一个敌人。”

苏绾:“尤良娣这话说的就不妥当了吧。武将在战场杀敌自然是值得尊敬,但是没有文官的治国平天下,就算这天下打下来了也无法管理。文武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效忠大幕,效忠皇上。”

苏绾转头又对楚君安道:“太子妃娘娘,妾的父亲和您的父亲有争执,我们虽都关心彼此的父亲。但是朝堂之事,还是交给皇上去决策,我等东宫妇人是断断不能插手政事的。”

楚君安:“苏侧妃倒是满嘴的家国天下,那是因为现在文官都跪在大殿上逼皇上惩治我父亲,若是武官都求皇上惩治你的父亲,你还能像现在一样稳如泰山?”

苏绾:“太子妃娘娘,无论何时,妾都不会干涉前朝的事。”

苏绾知道皇上既然早就对楚氏一族起了杀心,这栖凤阁也会安插眼线。不管是谁,此时此刻,自己和太子妃的对话都会一字不落的传到皇上的耳朵里。苏盛那个老狐狸,眼里只有荣华富贵和官位,被打几鞭子也是活该。

楚君安:“都散了吧,太子会为本宫和本宫的父亲做主的。”

身为太子妃想用自己的宠爱干涉太子的决断,还想让太子在文官和武官斗争中,因为她而支持武官,这在皇上那可是干政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