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对此并无太多想法,直到某一天下午的自习课。
几个同学围在赵小蓁桌旁讨论将来想考的高中,叽叽喳喳,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后排孟昊诚的耳朵里。
“小蓁,你成绩这么好,肯定要冲市重点吧?”一个女生问道。
赵小蓁的声音带着惯有的自信和明亮的憧憬:“对啊!我的目标就是一中的理科实验班!听说那里的平台完全不一样,机会也多!”
一中。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高得令人咋舌。
那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孟昊诚心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然后是巨大的、冰冷的失落感。一中……那是一个离他目前的成绩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按照他现在的排名,能考上区重点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这意味着,如果他就此止步,初中毕业,或许就是他和她人生轨迹彻底分开的时刻。他将再也无法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能看到她,无法在她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笨拙地递上一瓶水或一份笔记。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攫住了他。
那天晚上,孟昊诚失眠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窗外城市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在他房间里投下模糊的光斑。赵小蓁说起“一中”时发亮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在他脑海里回放。
突然,一个念头破开重重迷雾,变得无比清晰而坚定:他要考上重点高中。至少要够到一中的门槛,哪怕是最低的录取线。
这个目标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近乎痴人说梦。但他心里没有半分退缩,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他必须向她靠近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才能让这份默默的守护,有机会延续到下一个三年。
从第二天开始,孟昊诚变了。
课堂上,他强迫自己不再只是看着赵小蓁的背影发呆,而是死死盯着黑板和老师,眼睛因为专注而酸涩。他第一次主动举手问老师题目,尽管站起来时脸涨得通红,声音也有些发颤。下课和午休时间,以前他用来发呆或者看课外书,现在则全部用来啃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题和物理公式。
夜晚成了他真正的战场。
台灯下,他面对那些曾经看一眼就头疼的习题集,一遍遍地演算、背诵、理解。困意如同潮水般一次次袭来,他就用冷水洗脸,或者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两圈。有时候实在累极了,脑袋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就用力掐自己的胳膊,用短暂的疼痛来驱散睡意。
母亲发现了他的异常,心疼地劝他不要熬太晚。他只是摇摇头,声音疲惫却固执:“妈,我再学会儿。”
很多个深夜,他累得几乎要放弃,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那些难题像一座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但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那个阳光下的笑容,那个清晰地说出“一中”目标的声音。这成了支撑他全部意志力的源泉。
他的成绩开始以一种缓慢却可见的速度爬升。从班级中游,到中上游,他的名字偶尔也能出现在进步表扬的名单里。
发物理卷子时,他第一次考了八十分以上。赵小蓁作为物理课代表发到他的卷子,看到分数,惊讶地眨了眨眼,由衷地笑着说:“孟昊诚,你进步好大啊!真厉害!”
那一刻,孟昊诚感觉所有的熬夜、所有的挣扎和疲惫,都值了。胸腔里被一种滚烫的成就感填满,几乎要溢出来。他依旧只是腼腆地低下头,小声说:“还……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