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赵小蓁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追随着杨渝文的身影。她会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他,会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话而开心半天,会开始期待每一次可能发生的“巧遇”。
她还没有意识到,那种对孟昊诚努力而产生的纯粹欣赏,正在悄然转变为对另一个人更朦胧、更悸动的情感。
而这一切,都被后排那双始终关注着她的眼睛,敏感地捕捉到了。
孟昊诚看到了赵小蓁望向篮球场时亮得异常的眼神,看到了她在走廊遇见杨渝文时脸上飞起的红霞,看到了她和其他女生聊天时,提到“杨渝文”这个名字时语气里那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他拼命筑起的、以为正在一步步靠近她的世界,仿佛突然被凿开了一个口子,凛冽的风呼呼地往里灌。
那些挑灯夜战的辛苦,那些取得进步后短暂的欢欣,在察觉到她可能心有所属的这一刻,忽然变得有些苍白无力。但他只是沉默地低下头,将手中的笔握得更紧,指节微微发白。
题海依旧,目标未变,只是那份支撑他的、苦涩又甜蜜的期待里,掺进了一丝冰冷的恐慌和前所未有的迷茫。
杨渝文的存在,像一面擦得锃亮的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孟昊诚所有的不足。他的开朗自信,对比着孟昊诚的沉默内向;他 effortlessly 就能成为人群的中心,而孟昊诚却习惯待在角落;甚至他那显而易见的、并不出色的成绩,也因为这层家世和性格的光晕而显得无足轻重——人们会觉得,他不需要用成绩证明自己,他的人生有更宽阔的坦途。
这些,都像细密的针,无声地刺痛着孟昊诚那刚刚因为成绩提升而建立起一点点、却依旧脆弱的自信。
他看到赵小蓁和朋友们笑着讨论杨渝文又换了最新款的球鞋,看到杨渝文放学后并不急着回家复习,而是轻松地跨上那辆价格不菲的山地车,呼朋引伴地去往球场。那种松弛和底气,是孟昊诚在题海里挣扎时无法想象的。
有一瞬间,孟昊诚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他拼尽全力想要够到的目标——好的成绩,重点高中——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只是人生选项之一,甚至不是必选项。而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正在拼命努力的“成绩”,在杨渝文那些耀眼的特质面前,似乎也显得黯淡无光。
然而,这股尖锐的自卑和刺痛感,并未让孟昊诚产生太大的外在反应。他没有愤怒,没有抱怨,甚至没有更加疯狂地逼迫自己学习。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点认命色彩的平静。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
他从未奢望过能成为赵小蓁身边那个并肩而行的人,更别提像杨渝文那样,可能走进她心里,引起她悸动。他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站在她身后”。
他的努力,他熬夜刷过的题,他拼命提高的成绩,初衷从来不是为了匹配她,或者让她刮目相看(尽管得到她的称赞会让他无比开心)。他所有的动力,仅仅来源于一个简单到卑微的愿望:不要被甩开太远,至少,要能看着她走向更好的地方。
能继续留在有她的风景里,哪怕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板。
所以,杨渝文的出现,固然让他苦涩,让他自惭形秽,却并没有真正颠覆他的世界。因为他的期望本就不高。他从未想过要真正“得到”什么,自然也就谈不上“失去”什么剧烈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