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书上读过。”小咪微笑,眼睛因谈论美食而闪闪发亮。
那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面包发现小咪的味觉敏锐得惊人,能分辨出酱汁中加入了哪种蘑菇,能尝出葡萄酒产自哪个年份。更难得的是,她不仅懂得品味,还能精准地描述感受。
“这酥皮层次分明,黄油香气浓郁,”她品尝千层酥时说道,“但烤制温度高了五度,底部有些过焦了。”
主厨非但不生气,反而频频点头,最后甚至赠送了他们一份特制甜点。
走出餐厅时,香港已是万家灯火。晚风拂过,带来海洋的气息。
“谢谢你,很久没吃这么愉快的一餐了。”小咪说,眼角弯成好看的弧度。
“该我谢你,”面包真诚地说,“你的见解让这顿饭精彩多了。”
他们默契地没有道别,而是沿着街道漫步,讨论着刚才的菜肴,比较着与其他餐厅的差异。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小咪突然说:
“北角有家老牌云吞面,汤头用大地鱼和虾籽熬制,鲜得能让人吞掉舌头。明天早上想去试试吗?”
面包愣住了:“明早?七点?北角?”
“美食不等人。”小咪挑眉,那神态活像一只傲慢的猫咪,“怕早起?”
“当然不怕!”他急忙应下,心里却暗自叫苦。专栏作者的作息向来日夜颠倒,七点对他而言简直是深夜。
但第二天清晨,他还是准时出现在北角那家狭小的面店里。小咪已经就座,面前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
“快尝尝,”她催促道,“面要趁热吃才劲道。”
面包呷了一口汤,眼前顿时一亮。汤头清澈却滋味浓郁,鲜香直冲头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云吞皮薄馅足,虾肉弹牙,猪肉香浓。
“怎么样?”小咪期待地看着他,仿佛这面是她亲手所做。
“绝了!”面包只能挤出这两个字,忙着吃下一口。
小咪笑起来,那笑容明亮得让简陋的面店都蓬荜生辉。“我就知道你会喜欢。”
从那以后,每周三成了他们固定的美食探索日。他们吃遍香港大街小巷,从米其林三星到街边大排档,从精致法餐到热气腾腾的煲仔饭。面包的专栏因小咪的洞察而越发精彩,读者夸他笔下有食物的灵魂。
其实哪是笔墨功夫,不过是他总在晚餐后赶回家,将她说过的每句点评急急记下。笔记本扉页不知何时多了个猫爪涂鸦,她某次用咖啡渍随手画的。
第三章 默契与界限
他们的关系保持在微妙的安全距离。面包只知道小咪是自由职业者,似乎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独自住在跑马地的一处小公寓。小咪则从未打听面包的私事,只关心他的味觉和评论。
有次他们试吃一家新开的川菜馆,小咪被花椒麻得直吐舌头,眼泪汪汪的模样让面包忍不住大笑。
“笑什么!”她嗔怪地瞪他,却自己先笑了出来,“这麻味简直像在舌头上开派对,还是那种狂欢到凌晨三点的。”
面包拿起相机抓拍下那一刻:“这张照片标题就叫‘花椒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