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他显然有些惊讶,多看了我两眼。后来又有过几次“偶遇”和交流,我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专业,只谈行业,不谈生意。

终于,他主动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很小批次的试供应订单。我们公司本身产品质量过硬,加上我全程死磕每一个细节,交付做得无可挑剔。

订单量开始慢慢增加。我也因此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赏识,提拔重用。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次合作,进入了那个总监的圈子,认识了一些金融圈的人士。

我发现,比起实体产业的缓慢积累,资本世界的翻云覆雨、杠杆游戏,对我有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那里似乎存在着一种更快、更强大的力量。而拥有这种力量,或许才能让我真正获得安全感,才能真正……不去害怕任何像赵老四那样的人。

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心,决定再次转型。我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啃下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各级考试。过程痛苦至极,很多知识完全是陌生的。支撑我的,就是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源于恐惧和野心的混合动力。

拿到证书后,我毅然辞去了建材公司待遇优厚的职位,哪怕老板极力挽留。我投入了金融行业的求职大军。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一无所有的毕业生。我有几年实实在在的项目管理经验(这让我比纯学院派多了点实操视角),有硬核的专业证书,更重要的是,我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对成功和金钱的渴望,这种渴望写在眼睛里,能被某些嗅觉敏锐的资本猎头感知到。

我进入了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从最基础的分析师做起。

重新开始,意味着更疯狂的加班、更巨大的压力、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和八年前相比,我早已脱胎换骨。我善于学习,更能忍耐,懂得如何利用一切资源,也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戴上最适合的面具。

我分析报告做得最细,加班到最晚,为了验证一个数据,可以打几十个电话,跑遍所有相关部门。我抓住了一次次小的市场波动,做出了几个相当漂亮的投资建议,逐渐崭露头角。

我的冷静(或者说冷漠)、精准和近乎工作机器般的状态,反而在这个行业成了优点。我升得很快,从分析师到高级分析师,到投资经理,再到总监。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贵人——我后来的老板,现在这家顶级基金的创始人。他看中了我对市场那种近乎野兽般的直觉和超乎常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他力排众议,在我三十岁那年,将我提拔为合伙人。

从此,李明哲这个名字,才真正在金融圈里响亮起来。

第五章:旧鬼敲门

“……明哲,最近咋样?哥手头有点紧,寻思着找你叙叙旧。”

赵老四的这条微信,像一枚精准制导的炸弹,瞬间将我精心构筑了八年的生活炸得裂痕遍布。

办公室里恒温恒湿,但我却感到一阵阵发冷。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我此刻必然有些苍白的脸。

他怎么会找到我的? 他怎么有我的联系方式? 他想干什么?仅仅是要钱? 他知道我现在的一切? 张薇……他忽然出现,和张薇有没有关系?

无数个问题在脑海中疯狂盘旋,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的我,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他拿捏、仓皇逃窜的穷小子了。我是李明哲,李总。我手下管理着数十亿资金,我的一句话可以影响无数企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