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问题,诛心至极。
我被围在中间,百口莫辩。
任何解释,在此刻都会被他们解读为狡辩。
我只能重复一句话:「我没有窃取任何人的成果,『启明一号』是我独立研发的。我相信法律和事实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裁决。」
但这样的回应,在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很快,新的新闻稿铺天盖地而来。
《天才的陨落:芯片英雄竟是窃贼!》
《面对铁证,陈岩苍白辩解,或将面临法律制裁》
《一句话的“灵感”,价值几何?知识产权保护引深思》
我和王泽林的名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捆绑在一起,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只不过,他是被同情的「受害者」,而我,是人人喊打的「窃贼」。
我的电话被打爆了,有朋友打来询问的,有合作伙伴打来质问的,更多的是陌生号码的谩骂和诅咒。
就在我被舆论的漩涡搅得心力交瘁时,一个最不想接到的电话打了进来。
来电显示是「科学院张院长」。
张院长是负责这次专利捐赠对接的负责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
我的心猛地一紧,接通了电话。
「小陈啊……」张院长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为难。
「张院长,您好。」
「网上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他顿了顿,语气沉重,「我们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的专业能力。但是……现在舆论压力太大了。你也知道,『启明一号』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瑕疵和争议。」
我的手心开始冒汗。
「所以,院里经过紧急讨论,决定……暂时搁置对『启明一号』专利的接收程序。」
「什么?」我如遭雷击。
「小陈,你别激动。」张院长的声音很无奈,「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必须等这件事的争议有了明确的结果之后,才能继续。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保护『启明一号』。希望你能理解。」
我理解。
我当然理解。
国家级的项目,必须是清清白白的。
在「所有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科学院暂停接收,是标准流程,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可这个「暂停」,正中王泽林和柳瑶的下怀。
他们成功地用舆论绑架了程序,阻碍了芯片的报国之路。
挂掉电话,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席卷全身。
我耗尽心血,只想为国家做点事。
为什么会这样?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新闻推送。
标题是:《王泽林先生已正式委托律师,将对陈岩提起诉讼,要求索回专利权并赔偿巨额损失》。
配图上,王泽林和柳瑶依偎在一起,对着镜头笑得志得意满。
那一刻,我所有的愤怒、委屈和不甘,都化为了一股冰冷的寒意。
我默默地走到我的工作台前,那里堆放着从「启明一号」立项第一天起,我记录下的所有实验数据、手稿和工作日志。
整整三大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