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是被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的光刺醒的,凌晨三点,屏幕上只有夏雨发来的短短一行字:“陈俊,我们算了吧,七年了,我累了。”
窗外的月光像一层薄霜,铺在他和夏雨一起挑选的浅灰色地毯上。地毯边角还沾着上周两人煮火锅时溅出的红油渍,当时夏雨笑着嗔怪他毛手毛脚,用纸巾一点点擦,说“这地毯可是我们攒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得用到结婚呢”。陈俊盯着那行字,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很久,却连一个“为什么”都敲不出来——他太清楚“累了”这两个字背后,藏着多少个被他忽略的瞬间。
七年前,他和夏雨在大学图书馆的自习室认识。那天夏雨抱着一摞专业书,在他对面坐下时,笔袋“啪嗒”掉在地上,荧光笔滚了他一脚。他捡起来递过去,看到女孩脸颊泛红,小声说“谢谢”,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发梢,像撒了一层碎金。从那天起,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成了他们的专属角落,他帮她占座,她帮他整理笔记,冬天共享一个暖手宝,夏天分吃一支绿豆沙冰。毕业那天,他在学校的香樟树下单膝跪地,手里攥着攒了三个月生活费买的银戒指,声音发颤:“夏雨,以后我所有的计划里,都有你。”
那时的“计划”很简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租一个带阳台的房子,攒钱付首付,然后娶她。可真正踏入社会,计划像被雨水泡软的纸,渐渐模糊。他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加班成了常态,起初还会每天给夏雨发消息报平安,后来常常忙到深夜,回到家时夏雨已经睡着,床头留着温在保温杯里的汤。她提过几次,想让他陪她去看新上映的电影,想周末一起去逛菜市场,他总说“等忙完这阵”,却从没说清“这阵”什么时候结束。
分手那天,夏雨来收拾东西。她的动作很轻,把属于自己的衣服一件件叠进行李箱,路过客厅时,目光在墙上挂着的合照上停了几秒——那是他们去年在海边拍的,他搂着她的肩,两人笑得像个孩子。陈俊站在一旁,喉咙发紧,想说些什么,却被夏雨抢先开口:“陈俊,不是不爱了,是我等不起了。我想要的,是能抓住的现在,不是遥不可及的以后。”她走的时候,没有回头,门关上的那一刻,陈俊靠着墙滑坐在地上,终于忍不住,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那之后,陈俊的世界像是被抽走了主色调,只剩下灰蒙蒙的一片。他辞了职,每天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对着夏雨留下的痕迹发呆。直到半个月后,母亲打来电话,语气担忧地问他最近怎么没和夏雨一起回家吃饭,他才勉强打起精神,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试图让生活回到正轨。
可“正轨”里,处处都是夏雨的影子。下班路上,看到卖烤红薯的小摊,会想起夏雨冬天总爱买一个,掰一半塞给他;路过花店,看到盛放的洋桔梗,会想起她最喜欢这种花,说“它不张扬,却很耐看”;甚至走到小区门口,都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向曾经属于他们的那扇窗——如今,那扇窗再也不会为他亮到深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绕路去夏雨住的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