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经营危机

刘明远盯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红笔数字,指节捏得发白。

作坊的铁门 “吱呀” 响了一声,老周头端着搪瓷杯走进来,蒸汽裹着劣质茶叶的味道:“明远,这月的木料钱还没结,王老板又来电话了。”

明远喉结滚了滚,把账本合上:“知道了,我再想想办法。”

“还能有啥办法?” 老周头把杯子墩在桌上,瓷面磕出细纹,“这半年就接了三单生意,都是老主顾照顾。年轻人现在谁还买咱这手工打的家具?都去抢网红款了。”

明远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落满灰尘的刨子、锯子,那些陪伴了祖父一辈子的工具,如今像垂暮的老人。他想起上个月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 “守住作坊”,眼眶发涩。

“要不…… 把后院那堆老料卖了?” 老周头犹豫着开口。

“不行!” 明远猛地回头,那是祖父年轻时亲手挑选的黄杨木,是作坊的根,“卖了料,咱就真没念想了。”

傍晚,员工们陆续走了,作坊里只剩他一个人。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木工台上,台上还放着半块没打磨完的木料。明远伸手摸了摸,木料的纹路硌着掌心,像祖父粗糙的手。

他掏出手机,翻到转让作坊的中介页面,指尖悬在 “确认发布” 上。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账本纸页哗哗响,像是在叹气。

明远闭上眼,声音轻得像飘在空气里:“或许该放弃了。”

2 小玲的建议

“哥!我回来啦!”

第二天中午,小玲拖着行李箱撞开作坊大门,五颜六色的卫衣和满是木屑的环境格格不入。

明远正蹲在地上修刨子,抬头看见妹妹,愣了愣:“你不是在深圳做设计吗?怎么回来了?”

“辞职啦!” 小玲把行李箱扔在一边,凑到木工台边,拿起一块木雕纹样,“我跟你说,现在文创可火了,故宫那几个系列卖断货!咱这老手艺,要是改改,肯定能火!”

明远把刨子放下,没精打采:“改什么改?连木料钱都快付不起了,哪有心思折腾。”

“哥你怎么这么丧啊!” 小玲把背包里的平板掏出来,点开相册,“你看这个,我去年设计的茶盘,用的就是咱老家的竹编工艺,在设计展上拿了奖呢!还有这个,把苏绣绣在帆布包上,年轻人抢着买!”

明远扫了眼平板,茶盘上的竹编纹路确实眼熟,是祖母以前教过妹妹的手艺。他心里动了动,又很快压下去:“那是你运气好,咱这是家具,不是小摆件,怎么改?”

“怎么不能改?” 小玲坐到他对面,眼睛亮晶晶的,“现在年轻人喜欢‘新中式’,但不是那种老气横秋的!咱可以用祖父的榫卯工艺,做简约的书架、沙发,再把传统纹样简化了刻上去,又实用又有特色!”

“你不懂,” 明远摇摇头,“榫卯工艺费时间,成本高,年轻人嫌贵;简化纹样?祖父要是知道了,能气得敲我脑袋。”

“祖父才不会!” 小玲急了,“上次视频,祖父还说现在的手艺没人学,怕断了根呢!他在乎的是手艺传下去,不是死守着老样子!”

明远沉默了。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又想起昨天账本上的红数字,心里像被两股力量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