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调查过你。你的店概念很棒,但不符合本地口味。你坚持用高档原料,但这里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你改变了方向,却没改变方法;接纳了挑战,却没接纳现实。”

这句话点亮了林默心中的某种东西。

林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成了他自我探索的旅程。

“李医生,我不明白。苏晴说我应该更多接纳自己,陈磊说我应该改变方法而不是本质。我到底该听谁的?”

李医生微笑着:“也许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接纳与改变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她拿出一张纸,画了一个天平:“左边是改变,右边是接纳。健康的人格不是选择一端,而是找到平衡点。”

她让林默列出自己希望改变和接纳的方面。在“改变”栏,林默写下:职业发展、财务状况、生活习惯。在“接纳”栏,他犹豫地写下:失败经历、现状限制、自身缺点。

“现在,让我们看看哪些是真正可以改变的,哪些需要接纳。”李医生说。

这个过程不容易。林默意识到,他一直试图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过去),而拒绝接纳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比如现在的能力不足)。

第二天回到商场,林默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他开始真正注意这个行业的特点,观察消费者行为,与商户深入交流。他发现,尽管这份工作不如从前光鲜,却能学到实实在在的商业运营知识。

同时,他不再隐藏自己的失败经历。当同事问起过去时,他坦然承认自己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并没有看不起他,反而更加尊重他的诚实和勇气。

苏晴的书店遇到了困难。位置偏隅,客流量不足,营业额堪忧。一天晚上,林默看见苏晴独自坐在关店的书店里,对着账本发愁。

他敲门进去。

“需要帮忙吗?”

苏晴抬起头,眼睛微红:“没什么,就是经营比想象中难。”

林默坐下来,仔细看了她的账本和运营情况。然后他提出了几个建议:增加线上销售渠道,与商场其他商户联动,举办主题活动吸引客流。

苏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懂这些?”

“互联网和实体商业本质都是商业,”林默说,“我失败过,所以知道哪些坑要避开。”

两人聊到深夜。临走时,苏晴轻声说:“你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