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梅雨季节的江南,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将青石板路润得发亮。林墨撑着一把褪色的蓝布伞,站在“古籍修复”的木牌前,指尖轻轻拂过门板上凹凸不平的木纹。这是她外婆留下的老铺子,也是她逃避都市喧嚣的最后退路。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墨香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墙角的蜘蛛网上挂着水珠,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积满灰尘的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墨放下行李箱,目光落在柜台后的藤椅上——那里曾是外婆坐了一辈子的地方,如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压痕。

“叮铃——”门口的铜铃突然响起,林墨转身,看见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站在雨幕中,手里抱着一个用蓝布包裹的物件。老人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请问,这里还做古籍修复吗?”老人的声音带着江南口音,温和而沙哑。

林墨点头:“做的,您请进。”

老人走进铺子,将蓝布包裹放在柜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本线装书,封面已经泛黄发脆,边角磨损严重,书页上还残留着水渍的痕迹。林墨凑近一看,书页上的字迹娟秀清丽,竟是清代的手写本诗集。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遗物,”老人叹了口气,“文革的时候藏在墙缝里才保住,可惜去年梅雨季节,老房子漏雨,把书给泡了。”

林墨轻轻抚摸着书页,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脆弱。她抬头看向老人:“您放心,我会尽力修复的。不过需要些时间,大概一周可以吗?”

老人连连点头,留下联系方式后便撑着伞离开了。林墨看着桌上的诗集,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教她修复古籍的场景——外婆总是说,每一本旧书都有灵魂,修复它们,就是在倾听时光的声音。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沉浸在古籍修复的工作中。她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书页上的灰尘,再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粘连的书页分开,然后调制浆糊,一点一点地修补破损的地方。每当夜深人静,铺子裡只剩下台灯的光芒和纸张的窸窣声,林墨总能感觉到外婆仿佛就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如何让旧书重获新生。

这天午后,雨终于停了。林墨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涌入铺子,带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她伸了个懒腰,准备去巷口的面馆吃碗阳春面,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男人站在“古籍修复”的木牌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进来。

男人听到动静,转过身来。他个子很高,皮肤白皙,鼻梁挺直,眼睛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清澈。林墨愣了一下,觉得他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请问,这里可以修复旧书吗?”男人的声音很好听,像山涧的清泉。

林墨回过神来,点头:“可以,您进来吧。”

男人走进铺子,将手里的书放在柜台上。这是一本民国时期的《唐诗宋词选》,封面是暗红色的硬壳,边角有些磨损,但保存得还算完好。林墨翻开书,发现书页上有很多批注,字迹工整有力,显然是书的主人经常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