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姐,”他语气郑重了许多,“你帮了孤一个大忙。”
上官云铮微微颔首:“殿下过誉了,臣女只是随口揣测。能否找到粮食,还需殿下派人细查。”
“孤这就安排!”朱瞻基不再耽搁,起身道,“事不宜迟,孤这就回宫调兵。今日之事,多谢你了。”
他匆匆离去,步履间带着前所未有的轻快。上官云铮站在廊下,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眉头却轻轻蹙起。她帮了朱瞻基,等于彻底站到了汉王的对立面。从今往后,怕是再无退路了。
青禾端来一件披风,轻声道:“小姐,夜深露重,您快回屋吧。刚才看殿下的样子,是真的很感激您呢。”
上官云铮披上披风,目光望向皇宫的方向,夜色深沉,那里的争斗远比这寒夜更冷。“感激是一回事,利害是另一回事。”她淡淡道,“我们卷进去了。”
朱瞻基连夜安排亲信,带着一队精兵秘密赶往山东事发地附近的运河支流。正如上官云铮所料,在一处废弃的船坞地下,他们找到了被藏匿的大部分军粮,还抓获了几个来不及撤离的守卫,正是汉王朱高煦安插在地方的私兵。
人赃并获,证据确凿。
当朱瞻基将奏报呈到病榻前的成祖朱棣面前时,这位戎马一生的帝王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虽病重,却未糊涂,早已察觉次子的野心,只是念及骨肉亲情,一再容忍。此次劫掠军粮,意图构陷皇太孙,已是触碰了他的底线。
“竖子!”朱棣气得咳嗽几声,指着朱高煦的名字,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传朕旨意,削去朱高煦两护卫,贬回乐安州,无诏不得入京!”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汉王党羽顿时树倒猢狲散,朝局为之一清。朱瞻基的地位,也因这场风波更加稳固。
经此一事,朱瞻基对上官云铮的赏识,已不仅仅是最初的探究,更添了几分倚重。他知道,这个女子,不仅有智慧,更有在乱局中勘破迷雾的能力,是他储位之路上,不可多得的助力。
而汉王被斥,最紧张的莫过于赵王朱高燧。他见势不妙,连忙收敛锋芒,闭门谢客,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朱瞻基清楚,这位三叔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绝不会就此罢休。
三、情愫暗生
军粮案后,朱瞻基与上官云铮的交集,悄然多了起来。
有时,他会借请教之名,派人送去一些关于政务或军务的卷宗,上官云铮总能在其中找出关键,附上自己的见解,寥寥数语,却往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