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快过来!地址发我,我到小区门口接你!”她没有丝毫犹豫。

陈薇住在一个管理颇为严格的高档小区,车辆进入需要登记,访客需要住户确认。这给了我一丝安全感。出租车在小区门口停下,我看到穿着睡衣裹着外套的陈薇已经在寒风中等着了。看到她,我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我的天,林静,你到底惹上什么事了?”一进她家,她就急着问。

我瘫坐在沙发上,把手机递给她,翻出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帖子。陈薇看着看着,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沉了下来。

“这……这是敲诈!是犯罪!报警了吗?” “报了,但像今晚这样,他完全可以说巧合、关心。证据不足。”我疲惫地揉着太阳穴,“薇,我可能得在你这儿借住几天,我怕他找到我家……”

“住!随便住多久!真是无法无天了!”陈薇义愤填膺,“明天我就去物业打个特别招呼,陌生车辆和访客尤其要留意。”

接下来的两天,我过得小心翼翼。每天陈薇开车送我到离学校还有一个路口的距离,我步行过去。放学时,我也尽量和同事一起走出校门,仔细观察后才快速走向公交站或坐上陈薇来接我的车。

然而,恐惧如影随形。第二天下午,我和同办公室的李老师一起走出校门,眼角余光似乎又瞥见了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混在下班的车流中,若隐若现。我不敢确定,但脊背上的寒意却是真实的。

我忍不住再次点开那个帖子。果然,“望子成龙”更新了:

【Day 3】这老师警惕性真高,不住自己家,跑朋友家去了。小区管得严,不好跟。

下面立刻有了回复:

用户A:“哥们儿,哪个小区啊?说不定有兄弟帮得上忙。” 望子成龙:“XX花园。妈的,门口保安盘问半天。” 用户B:“XX花园?我有个哥们住那儿,要不帮你打听下她住哪栋?” 用户C:“楼上牛逼!蹲个后续!” 用户D:“直接蹲小区门口呗,她总要上班下班吧?拍到她进出小区的视频,也好证明她确实住那儿,收了礼就跑不了。”

看到这些对话,我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网络让恶意如此便捷地聚集和扩散。我立刻把手机拿给陈薇看。

“太可怕了这些人!”陈薇也感到毛骨悚然,“静静,你这几天绝对不要一个人出门!买菜什么的我去!”

第三天,我请了假没去学校,我不敢冒险。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宁地刷新着那个帖子。

下午,帖子又更新了:

望子成龙:“@用户B 兄弟谢了,大概知道哪栋了,但具体单元不知道,一层四户呢。” 用户B:“客气!只能帮到这了,剩下的靠你自己蹲了。” 用户C:“楼主加油!胜利在望!” 用户D:“看看她朋友开啥车,记下车牌,下次跟着车进小区。” 望子成龙:“有道理!今天好像看到接她的车了,是个白色两厢福特,车牌没看清。”

我的心彻底凉了。他们不仅找到了小区,甚至开始锁定陈薇的车!这种被人窥视、一步步逼近的感觉,几乎让我窒息。

晚上,我和陈薇紧张地讨论着对策。 “要不,你这几天换个地方住?去另一个朋友那?”陈薇建议。 “不行,不能再把别人牵扯进来,而且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我摇摇头,“薇,我明天去学校,然后……我打算找个离警察局近的酒店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