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苏清月的家宴邀请,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炸弹,在李飞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引发了剧烈的震荡。

去?还是不去?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牵扯出他内心最深处的自卑与惶恐。那不是公司聚餐,不是行业峰会,是“家宴”。这意味着更私人的空间,更放松的氛围,以及……更无所遁形的阶层差异。他几乎能想象到那会是怎样的场景:优雅宽敞的住宅,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她父母看似随意却精准的打量,餐桌上学问深厚的谈吐……

他那些关于代码、关于项目、关于如何省钱的生活经验,在那里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穷人不能做 #XX:从容融入远超自身阶层的社交圈)

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编一个理由,比如项目紧急,比如身体不适。这是最安全的选择。

但当他手指悬在拒绝的回复上时,苏清月之前的话又在他耳边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和节奏。” “你的技术能力,就是你的硬核实力。”

还有她自己。她似乎从未因他的出身而看轻他,反而一次次给他机会,真诚地提供帮助。这次邀请,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认可和接纳的信号?

(必须做 #40:走出舒适区(接受挑战))

如果他退缩了,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学习和改变,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在代码的世界里称王,一旦触及真实的社会关系,就立刻被打回原形?

一种不甘心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回复:“谢谢邀请,我很荣幸。需要我带点什么吗?”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

苏清月很快回复:“不用带,人来就好。就是吃个便饭,我爸妈听说你帮了我朋友公司大忙,想谢谢你,别紧张。”

怎么可能不紧张。接下来的几天,李飞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备战”。他偷偷在网上搜索“参加家宴注意事项”、“餐桌礼仪”,甚至研究了一下葡萄酒的基础知识——虽然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根本分不出好坏。(必须做 #29: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学习社交礼仪))

他翻遍衣柜,最后选择了一件质量最好的纯色衬衫和一条熨烫平整的休闲裤,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得体的“战袍”。(必须做 #XX:塑造专业形象(延伸至生活))

家宴那天,他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苏清月家小区外,却绕着街区走了三圈,反复深呼吸,才鼓起勇气按响门铃。

开门的是苏清月。她穿着简单的家居服,围着一个围裙,头发随意挽起,少了几分职场的干练,多了几分柔和温暖。

“来得正好,帮我尝尝这个汤咸不咸。”她自然地把他拉进门,仿佛他只是个寻常朋友。

李飞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苏家的装修并非他想象中那般金碧辉煌,而是低调雅致,充满书香气息。墙上挂着水墨画,书架占满了一整面墙,沙发上随意放着几本翻开的文学杂志。

苏清月的父母走了出来。父亲戴着眼镜,气质儒雅,是大学教授;母亲温婉大方,曾在艺术馆工作。他们的态度客气而温和,但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浸润在骨子里的从容与底蕴,依旧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气场。

“小李是吧?常听清月提起你,说你是公司技术最厉害的年轻人。”苏父笑着请他坐下。

“没有没有,清月过奖了,我还在学习。”李飞紧张得手心冒汗,努力让自己的坐姿显得不那么僵硬。

晚餐果然如苏清月所说,是家常菜,但做得极为精致。谈话起初有些拘谨,苏父母问了些关于他工作、家乡的寻常问题。李飞回答得谨慎而简短,避免任何可能暴露窘迫的细节。

转折发生在苏父无意间提起他最近的一个研究项目,涉及到大量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和语义分析,遇到了一些技术瓶颈。

一谈到具体的技术问题,李飞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忘记了紧张,身体微微前倾,仔细询问了数据的规模、格式和具体的分析需求。然后,他结合自己做过的项目和自学的前沿知识,清晰地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技术路径和工具选择,甚至指出了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和潜在风险。

他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清晰,带着一种技术人特有的、解决问题的专注和自信。

苏父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真正的惊讶和赞赏。“了不起,小李。你这个思路比我们学校IT部门那帮人提出的方案要高明多了。果然术业有专攻啊!”

苏母也微笑着说:“难怪清月总夸你聪明。年轻人沉得下心做技术,很难得。”

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自然起来。李飞依然能感觉到那道无形的鸿沟,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在沟壑之上架起了一座技术的桥梁。(必须做 #33:建立自己的原则(用核心价值赢得尊重))

饭后,苏清月送他下楼。

“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我爸妈人很好的。”她笑着说。 “嗯,叔叔阿姨很好。”李飞点点头,心里充盈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是放松,是感激,还有一丝微妙的骄傲。“谢谢你,清月。” “谢我什么?” “谢谢你……给我机会。”谢谢你没有让我独自面对那令人窒息的距离感。后面这句,他没有说出口。

苏清月看着他,夜色中她的眼睛很亮:“李飞,你知道吗?真正的防火墙,从来不在别人的家门口,而在自己的心里。你今天拆掉了一堵很大的墙。”

李飞怔住了。是啊,他一直觉得别人在审视他,在衡量他,但其实最严厉的审判官,一直是他自己。

回到城中村的出租屋,看着逼仄的空间,他的心态却前所未有地平和。今天的经历像一次淬火,让他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他无法选择出身,但他可以选择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

他打开电脑,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给那个神秘ID发了一条消息:“有没有兴趣做一个历史文献数字化和智能分析的工具?我有些想法。”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别人的问题,他开始想要创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勇气,就来自于今天拆掉心里那堵墙之后,所看到的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