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病危的消息

五年级教室的窗户外,山丹丹花正开得艳。

林小梅握着红笔,低头批改作业本,笔尖在 “麦苗” 的 “麦” 字上圈了圈 —— 这是小虎第三次把草字头写成禾字头了。

“老师,‘芬芳’的‘芬’,下面是‘分’还是‘刀’啊?” 小娟举着课本凑过来,马尾辫上的蝴蝶结晃了晃。

小梅刚要开口,教室门 “吱呀” 被推开,村支书张叔喘着粗气跑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小梅老师!不好了!周老师…… 周老师病危,县医院的医生说,她就等着见你一面!”

红笔 “啪嗒” 掉在作业本上,晕开一团红。小梅猛地站起来,声音发颤:“张叔,您说啥?上周我去看周老师,她还跟我念叨要给孩子们编乡土教材呢!”

“这病来得急!” 张叔把纸递过来,“这是周老师让护士写的信,就一句话 ——”

小梅手指发抖地展开信纸,泛黄的纸上是娟秀的字迹,像周老师当年在黑板上写的板书:“小梅,我等你来。”

十五年前的画面突然撞进脑子里。那时她才十七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缩在教室最后一排,连抬头看黑板的勇气都没有。是周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塞给她一本《演讲与口才》,笑着说 “你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

“老师,您要走吗?” 小娟拉着她的衣角,眼里满是慌。

小梅摸了摸孩子的头,把信叠好放进兜里:“老师去看一位很重要的人,下午的课让王老师代一下,你们要乖乖的。”

她抓起自行车钥匙就往外跑,车轮碾过村口的石子路,风里都是山丹丹花的香。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周老师,您一定要等我。

2 回忆的开始

自行车骑到半路,小梅停在老槐树下 —— 这是当年周老师带她来背书的地方。

十五年前的春天,也是这样的好天气。

小梅攥着演讲比赛的报名表,躲在老槐树后哭。同桌嘲笑她 “穿补丁衣服还敢去演讲”,班里的男生跟着起哄,她把报名表揉成一团,想扔进旁边的土沟里。

“小梅,怎么躲在这里哭啊?” 周老师的声音突然传来,手里还拿着个白面馒头。

小梅赶紧抹掉眼泪,把纸团往身后藏:“周老师,我…… 我不想参加比赛了。”

周老师蹲下来,把馒头递给她,轻轻展开那个皱巴巴的报名表:“是因为同学说你家境不好?”

小梅咬着馒头,眼泪又掉下来:“我家连新课本都买不起,我怕上台被人笑话,我…… 我觉得自己不好。”

周老师摸了摸她的头,手指粗糙却温暖 —— 那是常年握粉笔、批作业磨出来的茧。“孩子,家境不是你的错。你记得吗?上次语文课你读《春》,全班都安静下来听,你那时候的样子,多勇敢啊。”

“可…… 可我怕说不好。”

“谁第一次都怕。” 周老师拉着她的手,往学校走,“我第一次上讲台,紧张得把‘春风’说成‘秋风’,学生们都笑了,但我还是接着讲,讲着讲着就不怕了。”

小梅抬头看周老师,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她银灰色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碎光。

“这样,咱们每天放学后,就在这槐树下练。” 周老师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上面写着演讲词,“你先读给我听,我帮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