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梅接过纸条,看着上面 “我的家乡” 四个字,深吸一口气,小声读起来。刚开始声音发颤,可看着周老师鼓励的眼神,她慢慢抬起头,声音越来越大,连远处的小鸟都停下来,落在槐树枝上听。

练了半个月,比赛那天,小梅穿着周老师给她的蓝布褂子,走上讲台。当她讲到 “我的家乡有青山绿水,有会讲故事的老师” 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比赛结束后,周老师抱着她笑:“小梅,你看,你比想象中更勇敢。”

现在想起这句话,小梅擦了擦眼角的泪,跨上自行车,继续往县城赶。她知道,这次换她来给周老师力量了。

3 乡村的日常

从县城回来的第二天,小梅早早到了学校。

她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摆着一束山丹丹花,花瓣上还带着露珠。

“老师!这是我们早上在山上摘的!” 小虎第一个站起来,举着个画本,“我还画了您,您看!”

小梅拿起画本,上面画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站在教室里,周围围着一群小脑袋,背景是漫山的山花。画的右下角,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老师,你像花一样美。”

她心里一暖,笑着说:“小虎画得真好,不过下次别去山上摘花了,咱们要爱护花草,好不好?”

“好!”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声音脆生生的。

上午的语文课,讲《少年中国说》。小梅没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说说 “自己心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中国是金黄的!” 小娟站起来,“我爸爸说,现在种庄稼有收割机,年年都丰收,粮仓里的麦子堆得像小山!”

“我觉得中国是蓝色的!” 班里的小宇举手,“我叔叔在县城开网约车,他说现在路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天空也越来越蓝了!”

小梅点点头,在黑板上写下 “希望” 两个字:“大家说得都对,咱们的中国,就是由这些美好的事物组成的。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让中国变得更棒。”

午休时,小梅留在教室批改作业。小虎凑过来,挠着头说:“老师,我昨天把‘麦苗’的‘麦’字又写错了,您能再教我一次吗?”

小梅拿出铅笔,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写:“‘麦’字上面是草字头,因为麦子是草本植物,下面是‘夂’,像麦子成熟后弯腰的样子。”

小虎跟着写了一遍,抬头笑:“老师,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写错了!”

夕阳西下时,小梅送学生们到村口。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背影,她想起周老师说过的话:“乡村老师就像种庄稼,你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看到花开。”

她摸了摸口袋里周老师的信,心里更坚定了 —— 这里的孩子,需要她。

4 周老师的秘密

周老师暂时脱离了危险,小梅趁着周末,去周老师家整理她的东西 —— 周老师说,想把自己的书和教案都捐给学校。

周老师的家在村东头,一间老旧的砖瓦房,院子里种着一棵月季花,和当年小梅来的时候一模一样。

书房里,书架上摆满了书,最上面一层是泛黄的教案本,封面上写着年份,从 1978 年到 2020 年,整整四十二年。

小梅小心翼翼地把教案拿下来,突然,一本蓝色封皮的日记从教案堆里掉出来,封面上写着 “周秀兰的日记”—— 这是周老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