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傍晚关门后,苏寻照例去附近花市转转。这是母亲传下的习惯:香氛调配者需不断接触新鲜的自然香气,保持嗅觉的敏锐。花市里各色鲜花争奇斗艳,但苏寻总是径直走向尽头那位老婆婆的小摊。婆婆的摊位上不只有鲜花,还有各种香草和干燥的花瓣,整齐地分装在竹编的小筐里。

“小苏,今天有特别新鲜的柠檬薄荷,要不要试试?”老婆婆招呼他,皱纹里都带着笑意。她手上戴着老式的银镯子,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碰撞声。

苏寻俯身轻嗅,一股清冽气息直冲颅顶,顿时神清气爽。“真好,来一把。”他付钱时注意到婆婆手腕上系着一个干草编的小手环,散发着淡淡的甘菊香。

“自己编的,”婆婆注意到他的目光,抬起手腕晃了晃,“晚上编东西时能安心。甘菊是自家晒的,闻着心里踏实。”

回店路上,苏寻思索着气息与心境的关联。那位焦虑的女士身上的焦灼感,卖薄荷婆婆手腕上的甘菊香,似乎都与她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他路过一家面包店,刚出炉的全麦面包香气扑鼻;转过街角,老书店飘出纸张与墨水的沉静气息;几个放学的孩子跑过,带起一阵汗水和阳光的味道。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第二天开店不久,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来。苏寻认出来这是附近小区的退休教师宋老师,每月都会来买固定的一款松木香膏。但今天老人身上的气息有些不同,往常那种旧书、茶香和松木混合的沉稳气息里,添了一丝难以忽视的孤寂感,像是久未通风的房间。

“宋老师,您的松木香膏到新货了。”苏寻从柜台下取出预留的盒子。

宋老师却摇摇头,手指摩挲着拐杖的木质把手:“今天想换个味道。老伴走了半年,那松木香是她最喜欢的...现在闻着太难受。”老人的声音里有着刻意压抑的颤抖。

苏寻心下了然,温和问道:“那试试看雪松和一丝丝杜松?沉稳中带点清新,像初冬清晨的树林。”他引导老人走向北侧的展架,那里的香氛多以木香为主,但比松木更加清冽。

他为宋老师调试香氛时,注意到老人外套的领子上还沾着一点点老伴生前常用的茉莉头油的气息,淡得几乎闻不见,却固执地留在那里。

“您最近常出门吗?”苏寻一边调配一边状似随意地问。他取出一只小小的陶瓷罐,开始混合雪松和杜松精油,比例精心计算。

宋老师叹口气:“没什么地方想去。儿子一家在国外,老朋友们也陆续搬的搬,走的走。”老人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柜台边缘,节奏凌乱。

苏寻将试香纸递过去,纸片修剪得整齐利落:“试试这个。每周三下午社区中心有书法班,我姑姑说总缺人指导年轻人。您毛笔字写得那么好,不去太可惜了。”

宋老师嗅了嗅试香纸,眼睛微亮,那点光亮让他整个人都显得精神了些:“这个味道...有点像年轻时教书的那所学校后面的松树林。”老人又深吸一口,这次嘴角微微上扬,“下过雨后的那种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