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一刻,林晚心中某根紧绷的弦被轻轻拨动了。异国他乡的雨夜,遇到一个如此懂她作品、与她灵魂共鸣的人,浪漫得如同命运馈赠的奇迹。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悄然滋生。

她看着他被雨水微微打湿的肩头,心中暖流涌动,忽略了被他西装包裹的箱子上,那不经意翻出的内衬一角,绣着一个极小的、不易察觉的徽标——那是顾氏集团的标志,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是近年来不断挤压她们林家传统瓷器生意市场份额的资本巨头。

她更不知道,这场“偶遇”,耗费了顾夜白多少心思去调查她的行程、喜好、甚至技术瓶颈。他指尖的灼痕,并非来自窑火,而是前日亲自测试新型工业窑炉时意外留下的;他对瓷器的精深了解,源于顾氏集团早已布局多年的高端艺术陶瓷收购计划,而林家百年老窑厂及其秘而不宣的釉料配方,正是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雨夜里,他看着她眼中逐渐消散的警惕和升起的欣赏与感动,心底冷静地计算着每一步接近的节奏。感性的共鸣是最高效的催化剂,他深知这一点。

第二章:釉火中的心跳

自巴黎回归后,林晚的生活仿佛被注入了一束耀眼的光。顾夜白的追求直接而热烈,却又恰到好处地尊重着她的边界与事业。他不仅是浪漫的伴侣,更是她艺术上的知音。

顾氏老宅后山,保留着一座传承数百年的柴窑。顾夜白告诉林晚,这是顾家祖上也曾涉足瓷业的证明,虽然后来主业转向其他,但这座窑一直被精心维护着。他邀请林晚使用这座窑,进行她的创作和实验。

林晚沉浸在重燃祖窑的兴奋中。她计划复烧一批失传已久的龙泉青瓷,这是林家的绝技,也是爷爷毕生的心血。过程极其艰难,对温度、湿度、投柴时机的要求苛刻到极致。

窑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林晚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窑口,观测着火候,记录着数据,清丽的脸庞被火光映得通红,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顾夜白推掉了所有公务,陪她一起守着。他沉默地递水,为她擦汗,在她累极时让她靠着自己小憩。

第三天的深夜,气温骤降。林晚穿着单薄,却固执地不肯离开窑口半步,生怕最后关头出现差池。顾夜白强行将一件厚实的大衣披在她身上,触到她冰凉的手指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一把抓过她的手,打开手机照明,看到她掌心因为频繁查看窑内情况、添柴拨火而烫出的好几个水泡,有的已经磨破,红肿一片。

“林晚!你疯了吗?”他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怒气,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龙泉青瓷再珍贵,值得你赔上一双手?值得你这样不顾死活?”

林晚试图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他几乎是粗暴地拽过随身的医药箱,拿出消毒药水和烫伤膏,动作却在下一次的瞬间变得极其轻柔,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她的伤口,仿佛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

“爷爷说过,”林晚看着他低垂的、紧绷的侧脸,声音因疲惫而沙哑,“窑神认得痴心人的体温。只有用心、用血汗去守,窑才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顾夜白涂抹药膏的手指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更轻、更慢地处理着她的伤口,然后用纱布细细缠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