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魔影西趋,蒲关枯骨
河东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狰狞,灰褐色的城墙如同巨兽的脊背,横亘在唐兵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城头上的旗帜耷拉着,在晚风里发出 “噼啪” 的闷响,像是垂死之人的喘息。李世民勒马立于阵前,黑袍被风掀起,目光穿透渐浓的夜色,落在城头闪烁的点点绿光上 —— 那不是灯火,是腐烂尸体渗出的磷火,在城垛间游弋,宛如无数冤魂的眼睛。
“二公子,这城邪门得很。” 刘弘基凑上前来,声音压得极低,“方才挖战壕时,刨出了半具腐朽的甲胄,骨头缝里还卡着箭头,看样式是前朝的。守关的隋军说,这城底下埋着十万冤魂,谁要是敢破城,死后魂魄就得永困城垣。”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指尖划过马鞍上的雕花。他当然知道这传说 —— 前世随军征战时,便听过河东城 “尸镇三关” 的说法。屈突通固守不出,不仅是倚仗城防坚固,更是在利用这股怨气做最后的挣扎。城头上的鬼火、士兵间的流言,都是恐惧滋生的温床,而恐惧,恰恰是最脆弱的防线。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扭曲如鬼。李渊摩挲着案上的地图,眉头紧锁:“屈突通据守蒲关,若我们贸然西进,他从后夹击,腹背受敌可不是闹着玩的。”
裴寂立刻附和,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大将军所言极是。河东乃咽喉之地,不先破通,长安一旦久攻不下,我们便是死路一条。不如先集中兵力攻城,稳妥为上。” 他昨晚亲眼见城头鬼火连成一片,至今心有余悸。
李世民嗤笑一声,缓步走出阴影:“裴长史太过谨慎了。屈突通不过是个‘自守贼耳’,他若真有魄力,早该出城与我们决战,而非龟缩在城里靠鬼火壮胆。” 他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长安的位置,“长安守军本就人心惶惶,代王幼冲,群龙无首,我们趁势疾进,取之如探囊取物。若在此地迁延,等他们缓过劲来,再想破城可就难了。”
“可河东的追兵……” 李渊仍有顾虑。
“留五千人监视即可。” 李世民语气冰冷,“他们的任务不是攻城,是‘困住’—— 困住城里的隋军,更困住那些怨气。屈突通若敢出城,正好让他尝尝突厥骑兵的厉害。” 他口中的突厥骑兵,正是那支面色青灰、不知疲倦的诡异队伍,此刻正在帐外待命,连呼吸声都几不可闻。
帐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燃烧的 “滋滋” 声。李渊看着李世民眼中的笃定,想起霍邑之战的精准预判,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他知道,这个儿子总能看透人心最黑暗的角落,无论是敌人的怯懦,还是恐惧的妙用。
“就依二郎之计。” 李渊终于拍板,“留刘文静领五千人守永丰仓,监视河东;建成率部守住潼关,防备东都援军;其余人马,随我西进长安!”
军令传下,唐营立刻忙碌起来。但奇怪的是,士兵们收拾行装时都下意识地避开了月光最亮的区域,仿佛惧怕被什么东西盯上。那支突厥骑兵更是诡异,他们在夜色中行动悄无声息,甲胄上的寒气比夜风更甚,路过挖战壕的士兵身边时,连地上的磷火都黯淡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