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些人…… 到底是人是鬼?” 一名年轻士兵低声问身旁的老兵,目光惊恐地瞟向突厥骑兵。

老兵赶紧捂住他的嘴,脸色发白:“别乱说话!二公子的兵,轮不到我们置喙。你没见他们路过古战场时,那些骨头都不冒绿光了吗?”

士兵顺着老兵的目光望去,只见营地边缘的土坡上,裸露着几具朽骨,原本闪烁的磷火在突厥骑兵经过后,竟真的渐渐熄灭,仿佛被某种力量吞噬了。

次日清晨,大军开拔。李世民有意选择了阴云密布的时刻,队伍沿着古战场的边缘行进,马蹄踏过腐土,不时踢到散落的骨骸,发出 “咔嚓” 的脆响。阳光偶尔穿透云层,却照不透队伍中弥漫的寒气,突厥骑兵的身影在阴影中若隐若现,宛如一股鬼魅洪流。

刘文静站在永丰仓的高台上,望着大军西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奉命留下监视河东,却总觉得这任务更像是 “镇邪”。城头上的鬼火依旧闪烁,隋军的呐喊声隐约传来,却透着一股色厉内荏的恐惧。他按照李世民的吩咐,在营地周围撒上了艾草和硫磺,据说能隔绝怨气 —— 这是李世民临行前特意交代的,语气严肃得不像玩笑。

“将军,城里好像有动静。” 亲兵突然指着城头喊道。

刘文静抬头望去,只见屈突通亲自站在城头,目光死死盯着西去的唐军,眼神复杂。但他终究没有下令追击,只是挥了挥手,让士兵们加强戒备。城头上的鬼火似乎更旺了,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嘲笑他的怯懦。

“果然是个自守贼。” 刘文静低声自语,心中对李世民的预判愈发敬佩。

此时,西进的大军已走出数十里。李世民勒马立于一处高坡,回望河东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能感觉到,那座城里的怨气正在凝聚,如同一个巨大的毒瘤。留下刘文静,既是监视,也是隔离,他可不想让这些阴邪之物干扰自己攻取长安的大计。

“二公子,前面就是济水了,过了济水,便是武关。” 殷开山上前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他还记得霍邑之战的荣耀,更想在西进路上再立奇功。

李世民点头,目光投向远方的天际。阴云依旧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古战场的腐朽气息,但他的心中却燃烧着熊熊怒火 —— 前世的背叛,今生的阻碍,都将在长安城下了结。他抬手一挥,黑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加速前进!日落前,必须抵达武关!”

大军继续西行,马蹄踏过朽骨,扬起的尘土中夹杂着细碎的骨头渣。突厥骑兵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悄无声息,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沿途的村落早已空无一人,只有残破的房屋在风中呜咽,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哀悼。

李世民骑在马上,指尖划过冰冷的枪柄。他知道,屈突通的恐惧、长安的混乱、沿途的怨气,都是他登顶之路的垫脚石。河东城的枯骨也好,长安宫的琉璃也罢,终将在他的铁蹄下化作尘埃。

“长安,我来了。” 李世民低语,声音被风吹散在古战场的上空。远处的武关轮廓渐渐清晰,城头的旗帜在阴云中若隐若现,仿佛又是一个等待被碾碎的堡垒。

而河东城的方向,鬼火依旧闪烁,怨气凝结如雾。刘文静站在营地中,望着那座阴森的城池,突然打了个寒颤 —— 他总觉得,那些被 “困住” 的东西,迟早会挣脱束缚,掀起更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