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结束那天,居委会的王阿姨递来个信封:"林姑娘,有位周先生留的,说看了你的画,认出了小沈的笔法。"
信封里除了画廊的地址,还有张字条,字迹与画册上的评语如出一辙:"观君画中梧桐含暖,银杏藏思,恰是小聿当年未竟之意。若愿习画,画廊虚位以待。——周明远"
林砚握着字条,手指微微发抖。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字条上,很快化掉,留下小小的水渍。她知道,这是沈聿用另一种方式,在推着她往前走。
开春后,林砚关掉了修鞋摊,把工具箱收进阁楼的角落。她穿着沈聿留下的那件藏青色外套,走到了周明远的画廊。画廊不大,却摆满了画作,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周明远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看见她进来,笑了笑:"小沈总跟我提起你,说你是他的'烟火锚点'。"
画廊后院有间小小的画室,推窗就能看到一片梧桐林。林砚在这里安了家,每天对着梧桐写生,画春天抽芽的嫩绿,画夏天浓绿的树荫,画秋天飘零的枯叶,画冬天覆雪的枝桠。每幅画的角落,都藏着片小小的银杏叶——沈聿的画里总留着半片银杏,而她的画里,银杏是完整的,却总带着点孤零零的怅惘,像她心里没说出口的思念。碎叶
4 画完那朵花
画廊的生意像春日藤蔓般悄悄舒展,林砚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