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之前聊到顺着兴趣点延伸话题,核心是让对话自然流动,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里会犯一个错——总想着“我得说点特别好笑的,让对方大笑”,结果越用力越尴尬,要么冷笑话没人接,要么梗太硬让空气都安静。其实搭讪时的幽默根本不用这么“用力”,反而要遵循“轻量级”原则:不用追求让对方捧腹大笑,能让她嘴角弯一下、眼里带点笑意,就算成功了。

你肯定有过这种体验:跟刚认识的人聊天,对方突然讲了个需要“使劲才笑得出来”的笑话,你只能尴尬地扯扯嘴角,心里还琢磨“我是不是该笑得再大声点”;但要是对方随口说句“我上次煮面条,水烧干了才想起没放面,锅差点糊了”,你会很自然地笑出来,还愿意接一句“我也干过这事儿,最后只能煮泡面”。这两种笑的区别,就是“用力的幽默”和“轻量级幽默”的区别——前者让人有压力,后者让人觉得轻松。

我朋友阿哲之前就踩过“用力幽默”的坑。他在书店跟一个喜欢看旅行类书籍的女生搭话,女生说“去年去了趟大理,喜欢那边的慢节奏”,阿哲本来想顺着这个兴趣点聊,结果突然想起网上看到的“大理梗”,赶紧说“我知道!有人去大理说要‘寻找诗和远方’,结果天天在民宿里睡懒觉,最后胖了五斤回来,是不是跟你不一样?”他说完还特意等着女生大笑,结果女生只尴尬地笑了笑,说“还好吧,我也睡了几天懒觉”,之后就没再接话,阿哲也不知道该说啥,俩人就这么冷了场。

后来阿哲跟我聊起这事儿,我问他“你为啥非要讲那个梗啊”,他说“我怕只聊‘睡懒觉’太无聊,想让她觉得我幽默”。其实他不知道,女生说“睡懒觉”的时候,已经在释放“愿意聊轻松话题”的信号,他要是顺着说“我上次去旅行也这样,本来计划早起看日出,结果闹钟响了又关掉,最后只能在酒店阳台看夕阳,还自我安慰‘夕阳比日出温柔’”,女生大概率会笑着说“我也是!我定了六点的闹钟,结果睡到九点”,这样既自然又有幽默,还不会让对方有压力。

为啥“轻量级幽默”更管用?因为刚认识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有层“安全距离”,太夸张的笑话、太用力的梗,会像“突然闯进对方的安全区”,让人本能地想往后退;而“轻量级幽默”就像“递了颗薄荷糖”,不刺激、不突兀,还能让聊天氛围变轻松。具体来说,这种幽默有三个特点,你记下来,下次聊天的时候就能用。

第一个特点:素材要“日常”,别用“冷门梗”或“网络热词”。

轻量级幽默的素材,就藏在每天的生活里——煮糊的面条、忘带的钥匙、出门被鸟屎砸中(有点惨但好笑)、买奶茶记错甜度,这些事儿谁都可能经历,一说出来对方就有共鸣,不用费劲解释“这个梗是什么意思”。但要是用冷门的电影梗、小众的游戏梗,或者过了时的网络热词,对方没听过,你还得解释半天,幽默的感觉早没了。

比如在咖啡馆,对方说“这家店的拿铁有点苦”,你说“我上次点了杯美式,苦得我皱眉头,跟喝中药似的,最后加了三包糖才咽下去”,这就是日常素材,对方一听就懂,还可能笑着说“我上次也加了两包糖”;但你要是说“这苦度跟《XX电影》里主角喝的‘地狱咖啡’有的一拼”,对方没看过那部电影,只能说“哦,是吗”,对话就没法延续。

还有网络热词,比如前两年流行“yyds”“绝绝子”,你跟刚认识的人说“这家店的蛋糕yyds”,对方可能觉得“有点刻意”,甚至觉得你“没话找话”;但你说“这家店的蛋糕,我上次吃了一块还想吃,差点忍不住再买一块”,就自然多了,对方还能接“我也觉得好吃,尤其是上面的奶油”。

第二个特点:语气要“随意”,别像“说相声似的”。

很多人一说幽默的话,就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还加夸张的手势,跟说相声似的,结果反而让对方觉得“你在表演”,不是在聊天。轻量级幽默的语气,就跟平时跟朋友聊天一样——声音不用太大,语速正常,甚至可以带点“自嘲”的无奈感,比如你说“我上次煮面条煮糊了”,语气可以带点“哎,我怎么这么不小心”的感觉,比“我跟你说个好笑的,我上次煮面条煮糊了!”要自然得多。

比如你在超市跟对方聊“挑苹果”,对方说“我总挑到酸的”,你说“我也是,上次挑了个红通通的,看着特甜,结果咬一口酸得我牙都快掉了,最后只能用来煮苹果水”,语气不用太夸张,就像随口说件小事,对方会很自然地笑;但你要是一拍大腿,大声说“我跟你说!我上次挑苹果,那叫一个惨!挑了个红的,结果酸死我了!”,对方可能会被你吓一跳,还会觉得“这人有点咋咋呼呼”。

语气的关键是“不刻意”——你不用想着“我这句话要逗笑对方”,就想着“我跟对方分享件好玩的小事”,语气自然就放松了,幽默的感觉也会跟着出来。

第三个特点:效果要“浅”,别追求“让对方笑到肚子疼”。

轻量级幽默的效果,就是让对方“轻轻笑一下”,或者“嘴角弯一下”,甚至只是“眼里带点笑意”,不用追求“笑到肚子疼”“笑出眼泪”。因为刚认识的时候,太激烈的情绪反应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反而“浅一点的笑”更能拉近距离,让对方觉得“跟你聊天很舒服,不用假装开心”。

比如对方说“我上次出门忘带钥匙,只能等室友回来”,你说“我上次更惨,忘带钥匙就算了,还把手机落在家里,只能在楼下便利店等室友,跟个无家可归的人似的”,对方可能会“噗嗤”笑一下,说“我至少还带了手机”,这种浅笑就够了;但你要是说“我上次忘带钥匙,结果爬窗户进去,差点摔下来,最后还是邻居帮我叫的开锁师傅,你说搞笑不搞笑”,对方可能会觉得“有点危险,不好笑”,甚至觉得你“有点鲁莽”。

还有个小细节:要是你说的幽默话,对方只笑了一下,没接话,你不用紧张,也不用赶紧再说一个笑话“救场”,可以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比如你说“煮糊面条”,对方笑了没接话,你可以说“后来我就买了那种煮面计时器,再也没煮糊过”,对方大概率会接“我也得买一个,我总忘了时间”。轻量级幽默本来就是“调味剂”,不是“主菜”,不用让它承担“必须让对话延续”的责任。

之前小雨在面包店跟女生聊蔓越莓欧包,说“我上次买的蔓越莓欧包,里面的果干特别多,咬一口还能吃到点核桃碎,就是有点甜,配黑咖啡刚好中和一下”,女生只是笑着说“我也喜欢配黑咖啡”,没有大笑,但这不影响她们继续聊——因为小雨的幽默是“浅”的,没给对方压力,女生也愿意顺着话题聊下去。要是小雨当时说“我上次吃蔓越莓欧包,甜得我差点齁死,赶紧喝了一大口黑咖啡,结果咖啡洒了一身,你说我是不是很笨”,女生可能会觉得“有点刻意卖惨”,反而不想接话。

现在你应该明白,搭讪时的幽默不用“用力”,反而要“轻一点”——素材日常、语气随意、效果浅浅,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跟你聊天很轻松,不用防备”。要是你总想着“我得让对方大笑”,反而会忽略对方的感受,把聊天变成“你的个人表演”,最后只能尴尬收场。

后面会聊到“怎么在冷场的时候用轻量级幽默救场”,比如聊到一半没话说,你可以说“我刚才还想着要说什么,结果一转头就忘了,你说我这记性是不是太差了”,不用费劲想梗,就能轻松化解冷场。其实不管是延伸话题,还是救场,轻量级幽默都是最管用的“工具”,因为它不越界、不刻意,还能让聊天氛围一直保持轻松。

你可以试着代入一下:要是你在书店跟对方聊“喜欢的作家”,对方说“我喜欢余华,觉得他的文字很真实”,你会怎么用轻量级幽默接话?不用想太复杂,就从日常经历入手,比如“我上次看余华的书,看到一半被朋友叫去吃饭,结果把书落在饭店了,找了半天才找回来,你说我是不是太投入了”,这样既幽默,又能顺着话题聊下去,对方也不会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