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判断出对方愿意聊,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话题延续下去——总不能对方问“你去冰岛是几月份”,你只说“三月份”,然后俩人都没话说;也不能对方说“喜欢喝三分糖奶茶”,你说“我也是”,之后就冷场。其实只要抓住对方回应里的“兴趣点”,顺着往下聊,就能让对话像水流一样自然,不用费劲儿想“下一句该说啥”。
先跟你说个我朋友小雨的事儿,她特别会抓兴趣点,就算是第一次搭话,也能聊半小时不冷场。有次她在面包店,看到一个女生手里拿着全麦面包,还在犹豫要不要拿旁边的蔓越莓欧包。小雨走过去说:“我上次纠结半天,最后两个都买了,结果全麦面包吃了三天才吃完,欧包当天就忍不住啃完了。”女生笑着说:“我也是!总怕买多了吃不完,但又都想吃,尤其是蔓越莓欧包,闻着就香。”
你看,女生提到了“蔓越莓欧包香”,这就是兴趣点。小雨没说别的,顺着这个点说:“是啊,我上次买的蔓越莓欧包,里面的果干特别多,咬一口还能吃到点核桃碎,就是有点甜,配黑咖啡刚好中和一下。”女生眼睛亮了,说:“我也喜欢配黑咖啡!之前配牛奶,觉得太腻了,后来试了黑咖啡,发现绝了。”小雨又顺着“配黑咖啡”说:“我最近发现这家店的美式还不错,不会太苦,你喝过吗?”女生说:“我上周喝过!比隔壁那家的美式淡一点,更合我口味。”俩人就这么从面包聊到咖啡,再聊到附近哪家咖啡店的甜点好吃,最后加了微信,周末还约着一起去探店。
要是小雨当时没抓“蔓越莓欧包香”这个兴趣点,而是说“这家店的面包有点贵”,话题可能就断了——因为女生没提“价格”,不一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所以说,顺着兴趣点聊的核心,就是“聊对方提到的事,别聊你想聊的事”,对方说什么,你就跟着说什么,自然就能延续下去。
具体该怎么抓兴趣点、怎么延伸?有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每个方法都带具体例子,你照着做,就能轻松把话题聊下去。
第一个方法:“补充细节法”——把对方提到的事,加上自己的具体经历或感受,让话题更丰满。
这种方法适合对方说的话比较简短,但能看出兴趣的情况,比如对方说“喜欢蔓越莓欧包”,你补充“我上次买的欧包有核桃碎”;对方说“去冰岛怕冷”,你补充“我去的时候穿了三件衣服,还是冻得手发麻,但看到极光就忘了冷”。补充的细节不用多,只要跟对方提到的点相关,就能让对话继续。
比如在书店,对方问“你也喜欢这本推理小说吗”,你别只说“喜欢”,可以补充细节:“我喜欢里面主角的观察能力,上次看到他通过对方的鞋子判断职业那段,我还特意倒回去再看了一遍,觉得太厉害了。”对方大概率会顺着说:“我也是!我最喜欢里面的密室设计,一开始完全没猜到怎么回事,直到最后揭秘才恍然大悟。”你再补充“我当时猜是管家干的,结果不是,完全被作者骗了”,话题就延续下去了。
为啥补充细节管用?因为细节能让话题“有画面感”,对方能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比如你说“欧包有核桃碎”,对方会想“我上次吃的有没有”;你说“主角观察鞋子”,对方会想“我看到那段的时候在想什么”。而且细节是你自己的经历,对方会觉得“新鲜”,愿意接着听你说。
第二个方法:“提问延伸法”——针对对方提到的兴趣点,问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对方有话可说。
这种方法适合对方提到了某个话题,但没说太多,比如对方说“喜欢配黑咖啡”,你问“你一般是早上喝,还是下午喝啊”;对方说“去过冰岛”,你问“你在冰岛住的是小木屋吗?我之前看攻略说小木屋能看到极光,特别想住”。提问要具体,别问“你喜欢喝咖啡吗”“冰岛好玩吗”这种太笼统的问题——笼统的问题,对方只能说“喜欢”“好玩”,不好延伸;具体的问题,对方能说更多内容。
比如在健身房,对方说“最近在练瑜伽”,你别问“瑜伽难吗”,可以问“你练的是哪种瑜伽啊?我之前试过错位瑜伽,拉伸的时候差点把腰扭了”。对方会说“我练的是流瑜伽,节奏稍微快一点,不像阴瑜伽那么慢,我有点坐不住”。你再问“流瑜伽是不是能练柔韧性啊?我现在弯腰摸脚尖都费劲”,对方说“是啊,我练了两个月,明显觉得腿能伸直了”,话题就能一直聊下去。
为啥提问要具体?因为具体的问题能引导对方“回忆细节”,比如问“哪种瑜伽”,对方会想“我练的瑜伽有什么特点”;问“住没住小木屋”,对方会想“我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而笼统的问题,对方不用回忆,随口就能回答,自然聊不深。
第三个方法:“关联场景法”——把对方提到的兴趣点,和当下的场景或共同经历关联起来,让话题更有共鸣。
这种方法适合在固定场景里搭话,比如咖啡馆、书店、超市,比如对方说“喜欢喝三分糖奶茶”,你关联场景说“这家店的三分糖刚好,上次在隔壁那家买,三分糖跟没放糖似的”;对方说“喜欢看科幻小说”,你关联场景说“我上次在这家书店找科幻小说,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问店员才知道放在最里面那排”。关联场景能让对方觉得“你跟我有一样的经历”,共鸣感更强。
比如在超市,对方说“喜欢吃草莓”,你关联场景说“这家超市的草莓上次买的还挺甜,就是有点小,隔壁那家的草莓大,但有点酸,我总在两家之间纠结”。对方会说“我也是!上次在这家买的草莓,回家洗了发现有几个坏的,后来就只挑红得均匀的”。你再关联场景说“我现在挑草莓,都会轻轻捏一下,太硬的没熟,太软的又坏了”,对方说“我也是这么挑的!之前没经验,挑的全是硬的,放了好几天才熟”,话题就聊开了。
为啥关联场景管用?因为场景是你们当下共同经历的,对方能立刻联想到“自己在这个场景里的事”,比如你说“这家店的三分糖”,对方会想“我上次在这家店点的什么糖度”;你说“这家超市的草莓”,对方会想“我上次在这儿买草莓的情况”。这种共鸣比聊“别的地方的事”更亲近,也更容易延续话题。
这三个方法不用分开用,很多时候可以结合起来。比如对方说“喜欢蔓越莓欧包”,你先用补充细节法说“我上次买的里面有核桃碎”,再用提问延伸法问“你喜欢吃带坚果的面包吗”,要是在面包店,还能用关联场景法说“这家店的坚果面包比隔壁那家的料足”。这样一套下来,话题不仅能延续,还能越聊越广,不会冷场。
之前阿凯在咖啡馆跟女生聊冰岛,也是用了这三个方法——女生问“你去的时候是几月份”,阿凯补充细节说“三月份,刚好赶上极光季,就是风大,拍照的时候得用手捂着帽子”,再提问延伸说“你要是去,想几月份去啊”,最后关联场景说“我当时在冰岛的小超市买了罐巧克力,特别纯,比这边的好吃,你平时喜欢吃巧克力吗”,女生越聊越投入,自然就不会冷场。
要是你没抓住兴趣点,比如对方说“喜欢蔓越莓欧包”,你说“我不喜欢太甜的面包”,话题可能就断了——因为你聊的是“你不喜欢的”,不是对方“感兴趣的”。所以说,延续话题的关键,不是你有多少话要说,而是你能不能抓住对方的兴趣点,顺着对方的话聊。
后面会聊到“怎么在话题里加入小幽默”,比如聊冰岛风大的时候,说“我朋友拍的照片里,我头发飞起来像个拖把”,既能让话题更有趣,又能拉近距离。但在加幽默之前,得先学会顺着兴趣点延续话题——要是话题都延续不下去,再有趣的幽默也没机会说。
你可以试着代入一下:要是你在咖啡馆,对方说“我最近总失眠,所以来买杯咖啡提提神”,你会用哪个方法延伸话题?不用想太复杂,先找“失眠”这个兴趣点,要么补充细节“我之前也失眠,后来睡前听白噪音才好点”,要么提问“你失眠的时候一般会干什么啊”,很容易就能把话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