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留下的那封万字遗书,根本不是写给公众看的绝命信!那是一份精心计算过的“实验报告”!是他故意抛出去,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诱饵!是为了掩护“潘多拉”这个文件夹,不被匆忙结案的警方发现,是为了让这个叫“衔尾蛇”的程序,能有足够的时间,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运行到最后一刻!

我的手,在剧烈地颤抖。我看着屏幕上那个即将走到100%的进度条,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决堤而出。

我的傻哥哥。

他到死,都在用他独有的,程序员的方式,跟这个肮脏的世界进行着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他不是死于绝望,他是用自己的死亡,做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豪赌。赌有人能看懂他留下的数据,赌有人能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哥,”我对着冰冷的屏幕,声音嘶哑地喃喃自语,“我懂了。”

“你的代码,没有结束运行。”

“现在,轮到我来接手这个项目了。”

第二天,我向我就职的那家互联网大厂递交了辞呈。

我也是一名程序员,主攻的是网络安全方向。虽然在AI架构上远不如我哥,但在数据的攻防上,我有我的自信。我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不顾父母的劝阻,搬进了苏望的公寓。这里,成了我的战场。

那个叫“衔尾蛇”的程序,在我打开文件夹的第二天凌晨,终于完成了100%的分析。进度条走完的那一刻,它没有发出任何提示音,只是自动生成了一份长达数百页的,加密的报告。

报告的名字,叫《“X”型婚恋诈骗组织行为模式与画像分析报告》。

我花了整整两天两夜,不眠不休,才把这份报告看完。每多看一页,我的心就往下沉一分。看完最后一页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坠入了一个由数据构成的冰冷深渊,浑身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我哥的推测,完全正确。

纪歆然,根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的背后,有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流程清晰的,新型犯罪团伙。她们以婚恋为幌子,进行着程序化的精准“捕猎”,像一条精密的工业流水线,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悲剧。

报告揭示了这条流水线的每一个环节。有负责在各大社交平台和婚恋网站,利用大数据和心理画像,筛选“猎物”的“信息组”。他们的目标,通常是那些高收入,高智商,但社交圈子狭窄,情感经历单纯的“技术型”男性。我哥,就是他们眼中最完美的“金矿”。

有负责打造完美人设,进行情感操控的“执行组”。纪歆然,就是她们中最顶尖的“演员”之一。她们每个人,都手握好几套剧本,可以扮演清纯无辜的女大学生,也可以扮演成熟知性的女高管。她们精通心理学,知道在哪个节点说哪句话,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男人的保护欲和愧疚感。

还有负责处理法律问题,进行“合法勒索”的“法务组”。他们由一群熟悉法律漏洞的律师组成,专门指导“执行组”的成员,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让每一次的勒索和财产转移,都看起来像是“你情我愿”的“夫妻间财产赠与”。

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暴力威胁和“善后”的“清理组”。如果“猎物”在被榨干后,有反抗或报警的迹象,他们就会介入,用更激烈的手段,比如威胁家人安全,伪造证据进行反向诬告,彻底让目标“社会性死亡”,永无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