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角落只剩下我和她。

她微微喘着气,脸颊因为刚才的冲突还泛着红,眼里的锐气尚未完全收敛,看向我时带着一丝警惕和疑惑。

“谢谢你。”她声音低了一些,但那点清冷还在。

“举手之劳。”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随意,“她们经常这样?”

她抿了抿唇,没回答,只是稍稍整理了一下被扯乱的衬衫袖子,动作间透露着一种习以为常的隐忍。那件衬衫的领口已经磨得起了些毛边。

我的目光落回她怀里那本书的书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喜欢这个?”我问。

她点点头,眼神柔和了些许:“很有意思。”

那天的“偶遇”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圈圈涟漪。林薇。我很快知道了她的名字,经济学院大二,成绩优异,拿最高等的奖学金,被称为我们学校的“平民校花”。这个称号带着一种微妙的意味,既有对她惊人美貌的认可,也清晰地划出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我开始留意她。在阶梯教室的最后排看她低头认真记笔记,睫毛在眼睑下投出安静的弧影;在食堂看见她总是坐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餐盘里的饭菜简单得近乎寡淡;在傍晚的操场边,看她独自一人慢跑,单薄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

越是留意,那种最初的心动就越是膨胀,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保护欲。她像一株生长在石缝里的花,坚韧又脆弱,让我想要为她挡掉所有风雨。

我找机会接近她。借口讨论课题,分享学习资料,请她帮我翻译一段晦涩的英文文献——我知道她正在做这方面的兼职。她起初疏离而客气,带着明显的戒备。但我的耐心十足,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从不冒进,只是润物细无声地出现。

直到有一次,她下课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困在教学楼门口。我看着窗外连成线的雨幕,拿起伞自然地走到她身边。

“走吧,顺路送你回宿舍。”

她看着地上溅起的水花,有些犹豫。雨水带来的湿气沾染了她的发梢,让她看起来更加柔软。

“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会感冒的。”我又说了一句。

她终于轻轻点了点头:“谢谢。”

伞下的空间有限,我刻意保持着距离,她却仍显得有些僵硬。一路无言,只有雨点噼里啪啦砸在伞面上的声音。快到宿舍楼下时,她忽然低声说:“其实我知道,你并不顺路。”

我侧头看她,她微微别开脸,耳根有些红。

从那以后,她对我似乎卸下了一些心防。我们会偶尔一起在图书馆自习,我给她讲她不太擅长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她会在我烦躁时安静地递过来一杯温热的、一看就是冲调包的速溶咖啡。

我知道她家境不好,生活拮据。所以送礼物成了我最小心翼翼又最迫不及待的表达方式。

第一个礼物是一个轻奢品牌的背包。她当时常用的那个双肩包,背带已经开裂,用同色的线粗糙地缝过。

“我看你这个包好像坏了,正好别人送了我一个,我用不上,你看看合不合适?”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像处理一件多余的物品。

她看着那个崭新的包,眼神复杂,沉默了良久,久到我几乎以为她要拒绝。最终,她接了过去,声音很轻:“谢谢,但是…下次不要再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