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雾渡之林雾与沈砚之》故事概括

古籍修复师林雾与建筑设计师沈砚之,在深秋画展因一幅《渡口》油画相遇,因对艺术“共情”的共鸣互换联系方式。

之后两人通过微信渐生联系,林雾分享修复的古籍,沈砚之发送建筑手稿。一次林雾发现夹在旧诗集里、写有“渡口雾深,待君归矣”的泛黄信笺,发给沈砚之后,他急切寻来,告知信笺是其祖母年轻时在雾渡写给参军祖父的定情信物,二人关系因这层时光联结愈发亲近。

他们开始频繁见面,沈砚之带林雾看老建筑改造,林雾邀他看古籍修复。林雾修复民国等待爱人的日记时心生感触,沈砚之的温柔安慰让她心动;雨天沈砚之帮林雾修自行车并送她回家,随后邀请她看雾渡摄影展。

摄影展上,沈砚之在写有“所有的等待,都会在雾散时遇见答案”的照片前,向林雾告白,二人确定关系。

后来沈砚之带林雾去雾渡见祖母,老人讲述了自己在雾渡等待祖父十年的往事,林雾也将信笺交给老人,度过温馨时光。

最终,沈砚之计划在老城区建古籍修复馆与美术馆,邀请林雾共同参与。场馆建成开馆,墙上挂着记录他们初遇的画作,两人相守,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场馆里温暖的传说。

第一章:画展遇

深秋的省美术馆,暖黄灯光把油画上的色彩揉得格外温润。林雾站在《渡口》前,鼻尖萦绕着松节油混着旧纸张的淡味,指尖无意识地摩挲帆布包带子。

画里的渡口浸在雾里,乌篷船的轮廓虚虚实实,撑船人蓑衣上沾着的白,像刚落的细雪。她看得发怔,身后突然飘来低沉的男声:“分层罩染技法,才让雾有这么清的层次。”

林雾回头,撞进双沉静的眼。男人穿深灰羊毛衫,袖口卷到小臂,腕骨分明的手搭在画框边,眉峰微蹙,像在跟画里的雾说话。她莫名有些窘迫,移开视线:“我不懂技法,就是看着心里静。”

男人转过头,嘴角弯出浅弧:“艺术不用懂,共情就够。”他伸手,“沈砚之。”

“林雾。”她轻握过去,他掌心微凉,像晨露沾了秋意。

画展散场,两人顺着馆外梧桐道走。落叶在脚下碎响,风卷着黄叶擦过肩头。沈砚之说自己是建筑设计师,来画展找灵感;林雾坦言是古籍修复师,刚从南方小城来北方。

“古籍修复?”沈砚之停下,眼里多了点好奇,“像在跟时光聊天。”

“差不多。”林雾笑,“拼碎成几十片的古画,深夜找到契合的碎片,像在人海里碰对了人。”

路灯的光落在沈砚之睫毛上,投下浅影。他盯着她看了几秒,轻声说:“肯定很有成就感。”

分手时,他们扫了彼此的微信。林雾看着沈砚之的背影融进暮色,摸了摸还留着微凉触感的指尖,忽然觉得这深秋的风,好像没那么冷了。

第二章:微信聊

回到租的老房子,林雾把帆布包扔在沙发上,点开沈砚之的微信头像——是张黑白照,拍的是老建筑的飞檐,线条干净。她犹豫了会儿,没发消息,转身去厨房煮了碗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