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雾点头,看着他走出工作室,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摸了摸那本夹着信笺的诗集,忽然觉得,这半张纸,好像把她和沈砚之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第四章:常相见

没过几天,沈砚之真的来工作室看林雾修书。他没提前打招呼,手里拎着两杯热咖啡,站在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林雾正在用镊子夹起一张碎纸,抬头看见他,眼里的惊讶藏都藏不住:“你怎么来了?”

“路过,给你带了杯咖啡。”沈砚之把咖啡放在桌上,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镊子上,“小心点,别夹到手。”

那天,沈砚之在工作室待了一下午。他没怎么说话,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安安静静地看林雾修书。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身上,把他的轮廓描得很柔和。

林雾起初还有点不自在,后来见他看得认真,也就慢慢放松了。她给沈砚之讲修复古籍的步骤,说什么样的糨糊要调得稀一点,什么样的纸张要先加湿。沈砚之听得很专注,偶尔会问一两个问题,总能问到点子上。

从那以后,他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沈砚之会带林雾去看他正在改造的老建筑项目——那是栋民国时期的老房子,爬满了爬山虎。他指着墙上的砖缝,给林雾讲这房子原来的主人是位教书先生,院子里原来有棵老枣树。

林雾则会邀沈砚之来工作室,给他看刚修复好的古籍。有次,她修复了一本《诗经》,书页泛黄却很平整,墨香混着浆糊的味道,很特别。沈砚之翻开书页,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轻声说:“好像能闻到古人读书的味道。”

有次周末,沈砚之带林雾去逛古玩市场。林雾在一个摊位前看到个旧砚台,样式很古朴。她蹲下来看,沈砚之就站在她旁边,帮她挡着拥挤的人群。

“喜欢就买下来。”沈砚之说。

林雾摇摇头:“太贵了,而且我现在用不上。”

沈砚之没说话,等林雾走开后,他又折回摊位,把那方砚台买了下来。

第五章:日记感

深秋的午后,阳光变得很柔和。林雾在工作室整理一批刚收来的旧物,从一个旧木箱里翻出本民国日记。封面是深棕色的,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钢笔写着“素心日记”四个字。

她抱着日记坐下,慢慢翻开。日记的主人叫素心,是位女学生,里面记的全是等待出征爱人的日子。她写每天去渡口等信的心情,写看到别人成双成对时的羡慕,写夜里对着爱人照片流泪的样子。

林雾一页页地翻着,心里酸酸的。看到最后一页,日期停在1945年春天,上面只写了一行字:“雾散了,人未归。”

林雾的眼眶瞬间热了。她想起沈砚之祖母在雾渡的等待,不知道素心最后有没有等到她的爱人。

“在看什么?”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林雾吓了一跳,回头看见沈砚之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纸袋。她擦了擦眼角,把日记递给他:“一本民国日记,写的是等待爱人的故事。”

沈砚之接过日记,慢慢翻看。他看得很认真,眉头微蹙。过了会儿,他合上日记,递给林雾一杯热茶:“有些等待,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