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就在此刻——

门铃响了。

“叮咚”一声,清脆,突兀,像一颗石子骤然投入看似平静的粥碗,溅起无形涟漪。

门外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手中的文件袋封着鲜红火漆印章,递过来时,指尖都透着公事公办的郑重:“周浩先生吗?您好,我是德信律师事务所的助理。关于您母亲,苏雨梅女士的遗产事宜,我们发现了新的线索。”

周浩捏着文件袋的手指猛然收紧,指节瞬间泛白。昨天他还在餐桌上抱怨,说“我妈那点遗产早就被继母吞得骨头都不剩”。此刻,他却脸色骤变,放下粥碗时,瓷底与桌面碰撞出“哐当”一声轻响。

第四节 书房低语与厨房颤音

律师助理被请进书房。门未关严,低沉的谈话声断断续续流出。

林薇在厨房佯装清洗水果,水流开得很小,耳朵却像高度灵敏的天线,捕捉着每一个逸出的词语——“特殊标记”、“雨梅印记”、“真伪鉴定”……这些陌生的词钻进耳朵,让她握着苹果的手指尖微微发颤。

她忽然想起周浩的母亲,苏雨梅。结婚时,周浩只含糊提过一句:“我妈以前搞收藏的,十年前走了。”当时,那位妆容精致的继母笑着递来一对青花盘,说是见面礼,却特意叮嘱:“收好啊薇薇,别让周浩碰,他毛手毛脚的,惯了。”

可现在细想,多么奇怪——继母不让周浩碰她给的瓷器,周浩却偏偏只砸林薇的嫁妆。而且,每次砸完,他都会蹲在碎片旁,眼神专注甚至带着一种她读不懂的……慌乱,像是在寻找什么。

第五节 最后的试探

当晚,林薇故意将最后那只青花碗摆在餐桌最显眼处,拿着软布,细细地、慢慢地擦拭。

“小心点!”周浩果然立刻凑近,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这可是最后一件了。”

林薇抬头,装作不经意地莞尔:“外婆说,这是清代的老物件,应该挺值钱的吧?”

周浩的眼神倏地闪烁了一下,别开脸去:“能有什么值钱的,就是普通瓷碗,剩点纪念意义罢了。”可他伸出指尖触碰碗沿时,动作却轻柔得不可思议——那是一种怕其破碎的小心珍惜,绝非平日里的不耐烦与嫌弃。

林薇心底那个模糊的疑团,骤然又扩大了一圈。

第六节 律所里的十年等待

翌日,林薇以产检为由出门,却径直去了德信律所。

前台小姐刚露出询问的神色,身后电梯“叮”地一声轻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拄着拐杖走出,恰好听到“苏雨梅”三字,拐杖头猛地顿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笃”声。

“你说苏雨梅?”老先生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薇,“她当年托我保管的一份遗嘱附件,我找了整整十年!”

这位陈老先生,是苏雨梅生前的专属法律顾问。他将林薇请进办公室,从保险柜深处取出一只泛黄的信封,纸张脆薄,仿佛一触即碎:“雨梅去世前悄悄修改了遗嘱附录,指明要将一半藏品留给她未来的孙女。但有一个条件——”

他顿了顿,目光沉静地看向林薇:“必须由孩子的母亲,先认出真正的藏品。她说,怕后人只认钱,不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