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托马斯·爱迪生之母南希:用爱来培养章

2. 托马斯·爱迪生之母南希:用爱来培养

如果没有母亲南希,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母亲在爱迪生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理解,她是爱迪生走进科学领域的坚实后盾。所以,有人说,爱迪生的母亲虽然不是教育家,却胜似教育家。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出生。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他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不久,被钨丝代替。1928年,他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1931年10月18日,他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肯定孩子的好奇心

1847年2月1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一个长着圆脸蛋、蓝眼睛、淡色头发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长得很秀气,他的身体却很单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就是爱迪生,也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艾瓦尔·爱迪生。

爱迪生出生后,体质很差,接生的大夫断定他在母腹中就得了脑炎。大夫的“诊断”好似一把利刃,捅在母亲的心上,母亲含着眼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孩子抚养成人。母亲对爱迪生比对任何孩子都疼爱,精心地抚养着他。

出人意料的是,爱迪生稍稍长大一些之后,却变成一个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不仅不迟钝,而且非常活泼、淘气。

4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大树下玩,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爱迪生很想知道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说:“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大马蜂会蜇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根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爱迪生幼年时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锅上冒蒸汽?”“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

小爱迪生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母亲的充分肯定。母亲当过小学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

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她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

爱迪生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不久,只向别人询问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什么事他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天,爱迪生像发现了多大的稀罕事儿似的,一溜烟跑回家问:“妈妈,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干什么呀?”母亲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笑着告诉他:“那是在孵小鸡。”“什么叫孵小鸡?”“孵小鸡就是让鸡娃娃从蛋壳里钻出来。那些像毛绒球一样的鸡娃娃,全是它们的妈妈用自个儿的身体孵出来的。”爱迪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把鸡蛋暖和暖和,小鸡就跑出来了呀。”

一天早饭后,爱迪生在父亲的仓库里依样画葫芦地做了个“窝”,放上鸡蛋,然后认真地蹲在“窝”上开始孵小鸡。他居然饿着肚子整整“孵”了一天,直到晚上母亲才在仓库里找到他。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荒唐行为并未受到母亲的嘲笑和责备,她深感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奇特的探索和钻研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母亲耐心地告诉儿子:“鸡的体温有42℃,人的体温通常是37℃,靠人蹲着孵是孵不出来的。如果能有办法使受精的鸡蛋的温度保持在42℃ 左右,到一定时间,也可能孵出鸡来。”从这次后,母亲解释问题更加细心和具体了。

爱迪生人虽小却怀有远大的志向,他那颗充满疑问的童心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美好的愿望,头脑里时时刻刻思考着实现这些美好愿望的途径。渐渐地他开始下定决心去掌握这些途径,他开始爱读书学习了。

爱迪生7岁时,已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一些书籍。母亲发现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于是就借来一些浅显的自然类书籍供他阅读。在母亲的指导下,爱迪生还吃力地阅读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本书叫人重视实践,而不光注重理论。此书在爱迪生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这时起,爱迪生的实践意识更浓了,他开始照着书本搞一些有趣的实验。当地的绝大多数店老板都认识爱迪生,爱迪生经常向他们索要一些空瓶拿回家。大人们原以为这孩子收集瓶子是为了玩耍,直到爱迪生攒了有200多只空瓶子,并且分别装上一些化学药品后,他的父母才感到“这孩子真能异想天开”,同时又为孩子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知识而感到自豪。

爱迪生以自修学来的电气方面的知识和与生俱来的实验精神,从10多岁开始就走上了发明之路。一生共取得了20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就是在1879年发明了白炽电灯。

不可否认,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也是孩子的天性。爱迪生的母亲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引导培养,使其成才。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珍视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并将孩子的好奇心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扼杀它。

教子点睛:

有人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动力时,发现所有的动力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也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幸福。一个人旺盛的求知欲是从强烈的好奇心中产生的,一个拥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乐趣,充盈生命,发展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