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很重要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爱迪生想上学读书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经常吵着要去上学。母亲看到儿子很爱学习,心中十分欣慰。每到这时,她总是和蔼地抚摸着爱迪生的头说:“你年纪还小,等到你年纪够了我就送你上学去。”
1855年春天,已经8岁半的爱迪生终于在父母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地到镇上唯一的一所学校上学了。这所学校实际上是一个私学馆,是由一个叫恩格尔的老师和他的夫人开办的。这位恩格尔老师教学方法很古板,每次讲完课后,就让学生复述所讲的内容,如果学生不会,那他就要动用他的“刑法”了。他的“刑具”是一条两公分厚、一尺来长的竹片。如果谁没学会,他就拿起竹片一阵乱打。
爱迪生好问的天性在学校依旧未改变,他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总爱问个为什么。如“1 + 1为什么要等于2呢?”这些怪问题激怒了恩格尔,他以为爱迪生是存心捣乱,自然少不了一顿打骂。爱迪生感到既困惑又委屈,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此他就更不愿意学老师所讲的知识了。
每月一次的小考到了,爱迪生考了个倒数第一。母亲没有责怪他,只是鼓励他说:“以后再认真学。”可是,爱迪生委屈地说:“妈妈,我们老师讲的我弄不懂,他没有您讲得明白。”母亲笑着安慰说:“慢慢你就懂了。”
在恩格尔老师的眼里,爱迪生是一个笨蛋、糊涂虫。爱迪生念到三个月的时候,终于被恩格尔老师撵出了学校。爱迪生被学校退学后,母亲并没责怪他,她深知儿子的性格,儿子不是什么糊涂虫,只不过是好奇心强罢了,她决心在家独自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
爱迪生的母亲不是教育家,却胜过一般的教育家。因为没有她的教育,就没有发明大王大王爱迪生。春天,母子俩坐在屋门前,一边晒太阳一边上课。夏天,母亲就带他来到瞭望塔上,一面乘凉,一面讲罗马帝国的盛衰,讲英国的演变。
不久,爱迪生已经能顺利地读比较难懂的书了。他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古典文学作品,还阅读了《世界史》、《英国史》、《罗马帝国衰亡史》等历史书。
在自然科学书籍中,介绍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生平事迹的书深深地吸引了他,伽利略通过实验来探寻真理的科学态度使他深为钦佩,从此,“实验”一词一直没有离开过爱迪生的脑海。
母亲发现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专程上街买了当时最新的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书,书中专讲物理和化学实验,有简明扼要的说明,有详详细细的插图。爱迪生心灵手巧,他照着书本,自个儿琢磨着,准备把上面讲的道理,一条条搬下来亲手试验。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因此,爱迪生请求父亲把地下室空着的地方借给他用。父亲也渐渐了解了爱迪生的爱好,便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后,母亲不仅料理爱迪生的生活,给他讲一些知识,还帮助他收拾实验用具。有了母亲的支持,爱迪生更来劲了。可以说爱迪生以后的每一步成功,都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诲和帮助。
教子点睛:
在爱迪生受到老师质疑的时候,母亲没有放弃他,而是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里面有母亲对于孩子真切的爱,还有她对于爱迪生的信心。母亲从来都不认为爱迪生是个笨孩子,相反,她认为他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不朽成就,和他母亲的付出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