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要想做大生态,就必须突破边界章

要想做大生态,就必须突破边界

2016年1月16日,刘强东在年会上表示,京东未来的发展将有三个领域:电商、金融和技术。电商包含京东商城、京东到家;金融包含京东金融和正在申请的京东保险;技术以云技术和京东智能为主。同时,刘强东宣布京东已经成功进行了A轮融资,融资额度高达10亿美元,总估值超过46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2017年上市。

2011年,京东获得C轮15亿美元融资的时候,是刘强东创业的第十年。而京东金融获得10亿美元的时候,才刚刚成立仅仅两年。用刘强东的话来说,就是气势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京东商城的早期,同时这也意味着京东金融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商城。

京东金融被定位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业务如何借势京东传统业务的同时,又突破京东边界完成倍速增长是其面对的主要课题。京东金融备受投资人青睐,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京东金融所做的事情是个风口;二是传统金融机构留下了太多的市场空白,京东金融在互联网上拥有科技实力;三是京东金融在整个行业里,业务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京东金融获得融资以后,分析人士曾将其与蚂蚁金服进行比较。事实上,相对于蚂蚁金服,京东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支付体系。

支付宝的诞生是为了解决C2C的信任问题,其最初功能是担保交易,最终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账户支付体系。与阿里平台不同的是,最初京东商城以B2C模式和自建物流模式发展起来,为了降低用户门槛提升用户体验,最初京东力推货到付款,快递员手持POS机刷卡等支付方式,线上支付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直到2012年,京东才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完全的收购,开始发展独立的支付系统。

京东的原有业务决定了京东金融在路径上与蚂蚁金服完全不同。京东商城B2C的模式实际是线上零售模式,而零售商业务模型的最大要素是供应商和账期,而供应商当然需求更快的资金周转。基于这个业务模式,京东优先发展起来的金融业务就是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

除了供应链金融,京东在金融产品设计上也对京东用户的消费场景进行深度挖掘。在京东这个消费场景自然嫁接进消费金融的产品——京东白条。

当许多没有信用卡的用户,比如大学生想要购买电子产品等大额商品但支付能力有限的时候,分期支付是必然的需求。2014年2月,京东白条进入京东商城的消费场景内,用户只需要在支付页面选择白条支付就可以实现购物分期付款。京东白条推出以后大受欢迎,2015年“双十一”期间,“白条”用户同比增长了800%。

如果说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更大程度上是基于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而来,那么众筹生态化发展模式开始突破京东边界。

京东众筹最初涉足的产品众筹,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行业内智能硬件产品众筹的首选平台。不久前,大朴网推出了一款智能止鼾枕,选择在京东众筹平台众筹。大朴网CEO王治全表示,圈子里推智能产品都会选择京东,一是京东本身就是很好的销售渠道,二是京东在智能硬件众筹上已经做出影响力,三是可以与微信打通,众筹产品与社交网络打通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从产品众筹发展到股权众筹,京东一步步更深地介入到创业者生态中。2015年3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军股权众筹,推出东家平台,联合一些专业投资机构专注于在初创公司的投资,同时推出众创学院为创业公司提供培训,发展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已经成型。

创业群体本身就可以形成生态,不过,真正的生态圈需要很多的“物种”,“物种”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相对稳定的协调的互益链条,使得在生态圈内创业者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包括宣传推广、营销、融资、产品销售、供应链、工业设计等,他们需要各种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对创业者进行定制化服务。在产品众筹阶段,京东是不敢讲生态的,只是为创业者解决早期融资、早期产品销售两个问题。

2015年3月,京东推出股权众筹以后,又推出了众创学院,并打算推出赴筹者联盟,一些营销、设计机构加入进来可以帮助创业者。生态的形成需要多元化的参与主题,不单是京东本身,包括创业产业链上各种主体,而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京东一对N,而是N对N。

对于众筹这个业务来说,前期是非常重的模式。要想真正做大生态,京东就必须突破原有的边界。在这一点上,京东金融的管理团队想得很清楚。京东金融前期要提升基础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规模的增长,生态圈的形成,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变现的方式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