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因为欣赏,才会赞美章

因为欣赏,才会赞美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林肯有一次在信里说:“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则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如果一个人能由衷地欣赏别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就会得到别人的关怀,自然也就会感到幸福,这便如同一个人经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样。

欣赏他人,其实是一种真本相,一种高境界。在这方面,名人的作为就是一面明镜、一根标尺。

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他人,需要具有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也需要超然的智慧和劝人的艺术。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欣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胖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面伤心地流泪。她想:为什么我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歌,直到唱累为止。“唱得真好听!”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说话的是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就站起来独自走了。许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变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有名气的歌星。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的那个老人。一个冬天的下午,她特意到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里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已死了。“他是个聋子,都聋了快20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屏声静气听她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试想:如果小女孩没有耳聋老人的赞美,或许她会一直自卑下去,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学着赞美自己,然后才会赞美别人。

叶东第一次参加公司早会时,正好有个环节是让每个人学着说一些赞美自己的话,比如“我是个非常负责的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等等,这些话实际上并不很夸张,但他却非常难受,满面通红,觉得那样说太难为情,根本说不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厚脸皮的人才那样说”“这些话不必说不出来”“经常这样说会骄傲”。

叶东讨厌自夸的心理是一种投射心理,一个不能赞美自己的人,自然很少去赞美别人。看到那些拍马屁的人,当然心里不好受,就像赞美自己一样。当别人赞美叶东时,他很不自在,觉得自己没有那样好,甚至认为别人是在挖苦他。而别人说他的缺点时,他内心总是认为很准确。他对别人总是挑剔的,因为他对自己不满意。

赞美自己,源自你对自己最完美的欣赏,最深刻的诠释;赞美自己,驱赶你心中自哀自怨、自暴自弃的阴影;赞美自己,享受内心的真实喜悦,唤醒生命中沉睡的智慧和能力。赞美好比是悄悄种在你心灵深处的一颗种子,在你处于无助绝望的境地时,化作希望的光芒照亮你整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