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开虚掩的柴门,院子里静悄悄的。他喊了一声:“爹!娘!水莲!”没人应答。他跑到堂屋,看到父母已经过世,灵牌静静地立在神龛上。他跪倒在地,悲痛欲绝。他问邻居,邻居告诉他,他走后的第二年,村里闹瘟疫,他父母染病去世。后来,水莲为了照顾生病的奶奶,日夜操劳,加上思念哥哥,积劳成疾,也在几年前病逝了。她走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竹哨子,嘴里喊着哥哥的名字。石头如遭雷击,他冲出村子,再次来到村口的老槐树下。他拿出自己这些年攒的钱,又向乡亲们借了一些,把父母和妹妹都重新安葬好。然后,他就在老槐树旁,用自己最擅长的手艺,盖了一座小小的木屋,住了下来。他不再想着去远方闯荡,也不再想着离开。他守着老槐树,守着父母的坟茔,守着妹妹的墓碑。他每天砍柴、种地、做木活,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他做的木活,都带着一种特别的情意,尤其是他做的鸟哨、风铃,总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村里的人都说,石头是守着约定回来的。虽然约定的人已经不在了,但他守着这个约定,守着这份情意,守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就像老槐树一样,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成为了时光里一个温暖的印记。后来,这故事就传开了,人们都说,有些约定,即使隔着生死的距离,也能在时光里留下深深的痕迹。那个关于“时光里的约定”的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情意,守护心中的承诺,因为有些东西,比时间更长久。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是不是也觉得,有些约定,真的能跨越时光呢?

2.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时光里的约定”的故事。这故事啊,得从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说起。那村庄啊,背靠着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山里住着一位名叫阿山的年轻人。阿山不是个普通的后生,他是山神的孙子,自小就能听懂鸟语,能与兽言,更懂得山里花草的灵性。他每日在山中游走,与清风为伴,与溪流为友,日子过得自在逍遥。山下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月的姑娘。阿月心灵手巧,绣得一手好花,唱得一口好歌。她常常在月明之夜,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对着山那边轻声歌唱。她的歌声清亮婉转,像山涧的泉水,总能穿透夜色,飘到山顶。一来二去,阿山就听熟了这歌声。他开始回应,不是用话语,而是用清脆的鸟鸣,用潺潺的溪流声,用风吹过松林的低语。阿月也渐渐能听懂这些“山语”,她知道,山的那边,有一个懂她、与她心意相通的人。他们就这样,一个在山巅,一个在山脚,用自然的声音交流着。阿月告诉阿山,村里的收成如何,谁家添了丁,谁家的小狗丢了;阿山告诉阿月,山上的花开得怎样,哪条路最近,哪里的泉水最甜。他们的心,仿佛有根无形的线,穿过层层叠叠的山峦,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日子久了,阿月的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她知道阿山是山里的“异人”,但她不在乎。她只觉得,能和这样一个人心意相通,是老天爷赐给她的最大福气。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着大山唱道:“山那边的阿山,如果你也愿意,等我绣好这一匹最长的锦缎,我就把它挂到最高的那棵枫树上,那时,你能不能……下来找我?”阿山沉默了很久,山间的回应也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