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举子撞破科举舞弊遭追杀,死里逃生后竟与兄弟同朝为官!

深夜贡院后巷,唐志远攥着舞弊名单浑身发抖。

主考官李大人的墨宝还沾着贿赂的银气,下一行 “寅时灭口” 刺得他眼疼。

更让他心凉的是兄弟陈沈的反常:头发凌乱带血,递来的信没了约定的槐树暗号,只说 “别管闲事”。

刀架脖子时他以为必死无疑,名单被抢、腿骨打断的陈沈却突然冲出来喊 “人是我杀的”;破庙绝境中,皇上的圣旨竟如惊雷炸响,李大人当场被押!

谁能想到,曾一起偷枣、分糖糕的穷举子,三个月后竟穿着藏青官服并肩入宫。

唐志远掌吏部民生,跑遍村落修渠放粮;陈沈管刑部冤案,翻遍案卷为亡魂昭雪。

年底返乡时,老槐树下的糖糕甜香飘了十年,陈沈指着树疤笑 “当年你把糖糕全塞给我”,唐志远摸着民生本轻声说 “现在能让全村人都吃甜的了”。

从生死追杀到百姓夹道欢迎,从笔墨为刃到初心为盾,这对兄弟用一辈子证明:最好的约定,从来不是一起中榜,而是一起守住天下人的甜。

1

砚台里的墨汁凉透时,唐志远才把陈沈的文章改完,在 “民生” 二字旁边画了个小圈,旁边批注:“此处可加‘河工赈灾’实例,更显恳切。”

窗外的雨刚停,月光漏过窗棂,落在桌角的糖糕上。

那是陈沈下午从巷口买来的,说 “考前吃块甜的,中榜沾点喜气”,现在还剩半块,油纸包上的糖渍粘了层灰。

“都快亥时了,这小子怎么还没来?” 唐志远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把改好的文章放在陈沈常坐的位置上。那把椅子的扶手上,还留着陈沈上次不小心刻的小槐树 。

是他们的 “暗号”,不管是写信还是刻字,只要有这棵树,就代表 “一切安好”。

他起身去倒茶,刚拿起茶壶,就听到院墙外传来 “哗啦” 一声,像是有人踢翻了垃圾桶。唐志远皱了皱眉,科举前夕的客栈本就安静,这动静显得格外突兀。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往外看 。 贡院后巷的灯笼灭了两盏,暗沉沉的巷子里,有个黑影正往墙根钻,手里好像攥着张纸,被风吹得晃了晃。

“谁在那?” 唐志远喊了一声,黑影却跑得更快,转眼就没了踪影。只有张纸从黑影手里掉下来,飘到客栈的院墙上,被风吹得贴在砖缝里。

唐志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披上外衣,悄悄打开房门。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那张贴在墙上的纸,在月光下泛着白。他走过去,把纸揭下来 。 是张折得整齐的宣纸,上面的字迹潦草,还沾着点泥污。

展开纸的瞬间,唐志远的呼吸顿住了。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银子的数量:“张公子,五百两;李公子,三百两……” 最下面一行,写着 “通关暗号:槐下有书”,还有句用红笔写的话,刺得他眼睛发疼:“明日寅时,后巷灭口,勿留痕迹。”

“贡院舞弊……”

唐志远的手开始抖,这张纸上的 “张公子”“李公子”,都是京城里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平时连《论语》都背不全,怎么可能通过科举?

还有 “通关暗号”,难道贡院的考官早就跟这些人串通好了?